生活雜記

​補陰劑

2015020901:28
補陰劑

六味地黃丸(湯)/地黃丸《小兒藥證直訣》
【命名】由六味藥組成,以地黃為主藥,故名。本方原治療小兒發育遲緩—五遲(立、行、發、齒、語)及囟門閉合晚,後用於補腎陰的方劑,因小兒發育遲緩與骨骼缺鈣有關。 中醫認為,通過補腎可使發生骨長,二者實質上是相同的。
【組成】熟地24克、山萸肉12克、山藥12克、澤瀉9克、茯苓9克、丹皮9克。
【方歌】
六味地黃益肝腎,茱薯丹澤地苓專,更加知柏成八味,陰虛火旺自可煎。
養陰明目加杞菊,滋陰都氣五味先,肺腎兩調金生水,麥冬加入長壽丸。
六味地黃山藥萸,澤瀉苓丹三瀉侶;三陰並補重滋腎,腎陰不足效可居。
【功用】滋陰補肝腎:用於慢性疾病過程中出現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之證,如腰膝酸軟、眩暈、耳鳴、咽幹、喉痛、潮熱、遺精等。以本方加減,可治療慢性腎炎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病、神經衰弱、慢性泌尿系感染以及月經過多等見有肝腎陰虛證候者。
【主治】陰虛火旺,肝腎陰虛,骨蒸潮熱,口乾,虛煩,頭暈,目眩,視物模糊,眼乾澀或迎風流淚,耳鳴,耳聾,盜汗,腰脊酸痛,遺精[1],消渴,舌紅,牙齒動搖,足跟疼痛[2],小便淋漓等。現代常用於慢性泌尿道感染、慢性腎炎、性功能或生殖功能障礙等。
杞菊地黃丸《醫級寶鑒》即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、菊花、麥冬、五味子。
本方重在滋補肝腎以明目,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、目眩、視物昏花、兩目乾澀等,或高血壓病屬於陰虛陽亢者。
【方解】方中重用熟地滋陰補腎,填精益髓,為君;山茱萸補養肝腎,並能澀精,山藥補益脾陰,亦可固精,共為臣;三藥相配,自養肝腎脾,為「三補」。配伍澤瀉利濕以洩腎濁[3],防熟地滋膩之性;丹皮清洩相火,並制山茱萸之溫澀;茯苓淡滲利濕,助山藥之健運。三藥為「三瀉」,滲濕濁,清虛熱,均為佐藥。
本方的配伍特點:三陰並補,以補腎為主;三補三瀉,以補為主。
「補必兼瀉邪,邪去則補乃得力。」
熟地:滋陰補腎,填精補髓直補先天)—君
山茱萸:溫養肝腎而澀精
山藥:補脾固腎—臣
澤瀉:利濕洩濁
丹皮:清洩相火
茯苓:健脾滲濕
【配伍】
1、三補三瀉,以補為主。
2、腎、肝、脾三陰並補,以補腎陰為主。
【運用】
1、辨證要點:本方是治療腎陰虛證的基本方。以腰膝酸軟,頭暈目眩,口燥咽幹,舌紅少苔,脈細數為證治要點。
2、加減變化:陰虛火旺者,加知母、黃柏、玄參。脾虛氣滯者,加白朮、砂仁、陳皮。
3、現代運用:現代應用較為廣泛,如慢性腎炎,高血壓病,糖尿病,肺結核,腎結核甲亢,無排卵性宮血。更年期綜合證等屬於腎陰虛者。
【掌握】
組成、功用、主治、方解(尤其是配伍特點)
【附方】
知柏地黃丸《醫宗金鑒》即六味地黃丸加知母、黃柏鹽炒各6g。功用:滋陰降火之力較強。主治:陰虛火旺證。骨蒸潮熱,虛煩盜汗,腰脊酸痛,遺精等症。本方配清熱解毒藥,可用於慢性泌尿系感染;配涼血止血藥可用於隱匿性血尿等。
杞菊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、菊花各9g。功用:滋腎養肝明目。主治:肝腎陰虛證的頭暈、兩目昏花,視物模糊,或眼睛乾澀,迎風流淚、兩目乾澀等,或高血壓病屬於陰虛陽亢者。
明目地黃丸 即杞菊地黃丸加當歸、白芍、白蒺藜、石決明,更能加強養肝明目的作用。
麥味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麥冬、五味子。用於肺腎兩虛之咳嗽咯血者。功用:滋補肺腎。主治:肺腎陰虛,或喘或咳者。
七味都氣丸: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6g,功用:腎不納氣之虛喘。滋腎納氣。主治:腎虛氣喘,或呃逆之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遺精:此為虛火上炎之遺精,為夢遺。
[2]足跟疼痛:少陰經循行之處,故如此。
[3]腎濁:由於腎的功能失調產生的沒有生理功能的寒水之邪。

左歸丸《景岳全書》
【組成】熟地24g,山藥12g,枸杞子12g,山茱萸12g,懷牛膝[1]9g,菟絲子12g,鹿角膠12g,龜板膠[2]12g
【方歌】左歸丸內山藥地,萸肉枸杞與牛膝,菟絲龜鹿二膠合,壯水之主方第一。
【主治】真陰不足,精髓虧損,表現頭暈目眩,腰膝酸軟,遺精,自汗盜汗,耳鳴耳聾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現代中醫常用於慢性腎炎、慢性肝炎、功能性子宮出血、不孕症、功能性閉經、再生障礙性貧血、神經衰弱、抗老衰、腰肌勞損、原發性骨質疏鬆等,而有上述症候者。左歸飲與左歸丸均為補益之劑,同治腎陰不足證。然而左歸飲滋陰補腎之力遜于左歸丸,適用于腎陰不足之輕證。
【方解】方中重用熟地滋腎益精為君;山茱萸養肝滋腎,澀精斂汗;山藥補脾益陰,滋腎固精;枸杞子補腎益精,養肝明目;鹿龜二膠,為血肉有情之品,峻補精髓,其中龜板膠偏于補陰,鹿角膠偏于補陽,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藥,意在“陽中求陰”,為臣;菟絲子、牛膝益肝腎,強腰膝,健筋骨,為佐。
六味地黃丸以補腎陰為主,適用于陰虛內熱證;左歸丸純甘壯水,純補無瀉,適用于真陰不足,精髓虧損之證。“左歸是育陰以涵陽,不是壯水以制火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懷牛膝:書中原寫的為川牛膝。川牛膝-引血下行;懷牛膝-補肝腎,強腰膝。
[2]現在一般入湯劑,應烊化兌服。若病人脾胃虛弱,則可以用蛤粉拌炒成珠,以減少其滋膩之性。

大補陰丸《丹溪心法》
【組成】熟地,龜版各18g,黃柏,知母各12g。
【方歌】大補陰丸知柏黃,龜版脊髓蜜成方,咳嗽咯血骨蒸熱,陰虛火旺制亢陽。
【功用】滋陰降火。
【主治】陰虛火旺證。骨蒸潮熱,盜汗遺精,咳嗽咯血,心煩易怒,足膝疼熱,舌紅少者,尺脈數而有力[1]。
【適應症】為滋陰降火常用方。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致骨蒸潮熱,盜汗,遺精,咳嗽咯血,心煩易怒,足膝疼熱痿軟。舌紅少苔,尺脈數而有力。現代中醫臨床,常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、腎結核、骨結核、糖尿病、神經官能症、支氣管擴張症等,而有陰虛火旺表現者。
【方解】方中重用熟地、龜版滋陰潛陽,壯水之主,共為君;黃柏、知母苦寒降火,以存陰液,平其陽亢,為臣;豬脊髓、蜂蜜為血肉甘潤之品,可以滋補精髓,以及制約黃柏的苦燥之性,為佐使。本方的配伍特點為滋陰藥與清熱降火藥相配,培本清源,兩者兼顧。本方滋陰與降火之效顯著,適用于陰虛火旺者,此為與六味地黃丸的區別(偏于補養腎陰,而清熱之力不足)。
比較左歸丸、六味地黃丸、大補陰丸:
1、左歸丸:純用補益之品,純補無瀉-陰虛火不旺。
2、六味地黃丸:滋陰降火,育陰以涵陽-壯水之主。
3、大補陰丸:滋陰降火拼重(培本清源)-陰虛火旺甚者。

順氣和中湯《衛生寶鑒》
【組成】黃芪,人參,炙甘草,白朮,陳皮,當歸,白芍,升麻,柴胡,細辛,蔓荊子,川芎
【適應症】氣虛頭痛,痛不可忍,晝夜不得眠,氣短懶言,惡風怕冷,不喜飲食,六脈弦細而微。

順經湯《傅青主女科》
【組成】當歸,熟地,北沙參,白芍,茯苓,黑荊芥,牡丹皮,懷牛膝
【適應症】婦人腎陰不足,肝氣上逆,經前忽然腹痛而吐衄。

聖愈湯
【組成】當歸,熟地,川芎,白芍,黨參,黃芪
【適應症】益氣、補血、攝血,主治四肢無力,神疲體倦等症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此為陰虛火旺,相火妄動之象。

炙甘草湯[1]
【組成】炙甘草12克、黨參(人參)6克、大棗10枚、生薑10克、桂枝10克、生地30克、阿膠6克、麥冬10克、麻仁20克。以清酒[2]水酒各半煎服。
【方歌】炙甘草湯參姜歸,麥冬生地大麻仁,大棗阿膠加酒服,虛勞肺痿效如神。
【功用】滋陰養血,益氣溫陽,複脈止悸,補血複脈:用於氣虛血少之心悸氣短、脈律不整(脈結代),舌光少苔。臨床上,可用本方加減,治療冠心病或風濕性心臟病之心律不齊,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、肺結核、神經衰弱之心悸而屬於氣陰兩虛者。
【主治】
1、陰血不足,陽氣虛弱證。脈結代,心動悸,虛羸少氣,舌光少苔,或質幹而瘦小者。
2、虛勞肺痿。咳嗽,痰唾多,形瘦短氣,虛煩不眠,自汗盜汗,咽幹舌燥,大便幹結,脈虛數。
方解:方中重用生地滋陰養血為君;配以炙甘草、人參、大棗益心氣,補脾氣,以資氣血生化之源;阿膠、麥冬、麻仁滋心陰,養心血,充血脈,共為臣;佐以桂枝[3]、生薑辛溫性散,以溫心陽,通血脈。用法中加酒煎服,意在以清酒之辛熱,溫通血脈,以行藥力。
諸藥合用,使陰血足而血脈充,陽氣足而心脈通,共成陰陽並補之劑。如此則氣血充足,陰陽調和,悸定脈複。
炙甘草:調和諸藥。
(1)緩解麻黃、桂枝悍烈之性,不致發汗太過。
(2)使氣分之麻黃和血分之桂枝協調為用。
(3)協調升發之麻黃與肅降之杏仁的作用。
(4)炙甘草本身有止咳平喘之功。—使
運用
1、辨證要點:惡寒發熱,無汗而喘,脈浮緊。
2、使用注意:只能用於體質強壯者,且只能暫用不宜久服。
表虛自汗、體虛外感、新產婦人禁用。對瘡家、淋家(血淋)、衄家、亡血家皆禁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炙甘草湯:又名複脈湯。
[2]清酒:現在以黃酒代之即可。
[3]桂枝:入心經,可以振奮心陽,益氣通脈。

一貫煎《續名醫類案》
【組成】生地30克、枸杞子12克,北沙參10克、麥冬10克、當歸10克、川楝子5克。
【方歌】
一貫煎中生地黃,沙參歸杞麥冬藏;少佐川楝洩肝氣,陰虛脅痛此方良。
一貫煎中用地黃,沙參杞子麥冬襄,當歸川楝水煎服,陰虛肝鬱是妙方。
【功用】滋養肝腎,疏肝理氣:用於陰虛氣滯之胸脅脹痛、胃脘疼痛,吞酸吐苦,咽幹口燥,舌紅少津,脈細弱。
【主治】肝腎陰虛,血燥氣鬱,出現胸脅脹痛,噯氣吞酸,咽乾口燥,舌紅少津。多用於消化性潰瘍、胃炎、肝炎、肝硬化、肋間神經痛、高血壓、糖尿病,神經官能症等慢性病,而又屬肝腎陰虛者。
症見:胸脘脅痛、吞酸吐苦、咽幹口燥、舌紅少津,脈細弱或虛弦。亦治疝氣瘕聚。
病機:肝腎陰虛,肝氣失舒。
【方解】方中運用大量的滋陰藥配以少量的行氣藥為此方的特點。重用生地為君,滋陰補血,補益肝腎;北沙參、麥冬、當歸身、枸杞子為臣,益陰養血而柔肝,配合君藥以補肝體[1],育陰以涵陽。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洩熱,理氣止痛,遂肝木條達之性,藥雖性苦寒,但有大量甘寒滋陰養血之品,則無苦燥傷陰之弊。
本方與逍遙散的異同:
共同點:都可以疏理肝氣,以治肝郁不舒之脅痛。
不同點:逍遙散疏肝養血健脾之力強,主治肝鬱血虛之脅痛,伴有神疲食少;一貫煎滋養肝腎之力強,主治肝腎陰虛之脅痛,並見吞酸吐苦。
生地:滋陰養血,補益肝腎—君(滋水涵木)
沙參、麥冬:潤肺養陰、益胃生津—臣(佐金平木、培土抑木)
枸杞子、當歸:養血柔肝—臣
川楝子(少許):疏肝洩熱,行氣止痛—佐
配伍特點:
1、從整體觀念出發,「治病必求於本」,針對肝陰不足證,採取滋水涵木,佐金平木,培土抑木三法。
  2、大隊養陰藥配少量行氣藥,補肝與疏肝結合,以補為主,既體用並調,又補而不滯 。
運用
1、辨證要點:本方是滋陰疏肝的代表方、常用方。可治療陰虛脅痛。以胸脅疼痛、吞酸吐苦、舌紅少津、脈虛弦證治要點。
2、加減變化:
脅痛甚:+柴胡、佛手、白芍、甘草;
包塊,痛處固定不移,舌黯而幹:+川芎、赤芍、丹參、鱉甲;
3、現代運用:慢性肝炎、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肋間神經痛、神經痛、神經官能症等屬陰虛氣滯者,均可以此方
4、使用注意:有停痰積飲或苔白膩,則不宜使用。
掌握:
組成、功用、主治、方解中川楝子的配伍意義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肝體陰而用陽之故也。

百合固金湯《醫方解集》《慎齋遺書》
【組成】百合12g,熟地,生地,當歸身各9g,白芍6g,甘草3g,桔梗6g,玄參3g,貝母6g,麥冬9g
【組成】熟地生地歸身各三錢(9g)白芍(6g)甘草各一錢(3g)桔梗(6g)玄參各八分(3g)貝母(6g)麥冬(9g)百合各一錢半(12g)水煎服。
【方歌】百合固金二地黃,麥冬玄參桔甘藏,貝母芍藥當歸配,喘咳痰血肺家傷。
【功用】滋腎保肺,止咳化痰。
【主治】肺腎陰虧,虛火上炎證。咳嗽氣喘,痰中帶血,咽喉燥痛,頭暈目眩,午後潮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【適應症】肺腎陰虛,虛火上炎,出現咽喉燥痛,咳嗽氣喘,痰中帶血,手足心熱,骨蒸盜汗。臨床可用於肺結核、氣管炎、咽炎、支氣管擴張等。
【方解】方中百合甘苦微寒,滋陰清熱,潤肺止咳;生地、熟地並用,既可滋陰養血,又可清熱涼血,共為君;麥冬甘寒,助百合以滋陰清熱,潤肺止咳;玄參鹹寒,助二地黃滋陰壯水,以清虛火,為臣;當歸、白芍養血和血;貝母潤肺化痰止咳;桔梗載藥上行,清利咽喉,化痰散結,為佐。生甘草清熱瀉火,調和諸藥,為使。
第五節補陽
補陽法,適用于腎陽虛弱的病證。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,具有溫煦臟器的功能,是人體一切機能活動的原動力。陽虛不得溫煦,陰寒內生,故見陽虛諸證。
本方證由肺腎陰虧所致。肺乃腎之母,肺虛及腎,病久則肺腎陰虛,陰虛生內熱,虛火上炎,肺失肅降,則咳嗽氣喘;虛火煎灼津液,則咽喉燥痛、午後潮熱,甚者灼傷肺絡,以致痰中帶血。治宜滋養肺腎之陰血,兼以清熱化痰止咳,以圖標本兼顧。方中百合甘苦微寒,滋陰清熱,潤肺止咳;生地、熟地並用,滋腎壯水,其中生地兼能涼血止血。三藥相伍,為潤肺滋腎,金水並補的常用組合,共為君藥。麥冬甘寒,協百合以滋陰清熱,潤肺止咳;玄參鹹寒,助二地滋陰壯水,以清虛火,兼利咽喉,共為臣藥。當歸治咳逆上氣,伍白芍以養血和血;貝母清熱潤肺,化痰止咳,俱為佐藥;桔梗宣肺利咽,化痰散結,並載藥上行;生甘草清熱瀉火,調和諸藥,共為佐使藥。本方配伍特點有二:一為滋腎保肺,金水並調,尤以潤肺止咳為主;二為滋養之中兼以涼血止血,宣肺化痰,標本兼顧但以治本為主。本方以百合潤肺為主,服後可使陰血漸充、虛火自清、痰化咳止,以達固護肺陰之目的,故名「百合固金湯」。
【運用】
1.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肺腎陰虧,虛火上炎而致咳嗽痰血證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咳嗽氣喘,咽喉燥痛,舌紅少苔,脈細數為辨證要點。
2.加減變化若痰多而色黃者,加膽南星、黃芩、瓜蔞皮以清肺化痰;若咳喘甚者,可加杏仁、五味子、款冬花以止咳平喘;若咳血重者,可去桔梗之升提,加白及、白茅根、仙鶴草以止血。
3.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肺結核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擴張咯血、慢性咽喉炎、自發性氣胸等屬肺腎陰虛,虛火上炎者。

金匱腎氣丸(即腎氣丸)
【組成】熟地240克、山藥120克、山萸肉120克、澤瀉90克、茯苓90克、丹皮90克,附子30克、肉桂30克。以上為丸劑用量。也可按比例煎服。
【功用】溫補腎陽:用於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或下半身發涼,小腹拘急、小便不利或失禁,或夜間尿頻,以及痰飲咳喘,消渴,水腫,久瀉等。
【適應症】腎陽不足,表現腰痛腳軟,下身常有冷感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或小便多,脈沉細,舌淡而胖,苔薄白不燥。現代用於慢性腎炎、神經衰弱、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慢性支氣管哮喘、慢性尿道炎、關節炎等,腎陽不足症候者。
腎氣丸[1] 《金匱要略》
【命名】本方由八味藥組成,故名八味丸,但此方為補陽之品,為何名腎氣丸?前所言,此方與六味地黃丸僅兩味
藥之差。補陰之品多了桂枝、附子,既補陰又補陽,非大隊的溫陽之品,溫陽作用不甚強。故非補火之意,而在於微微生火,即生腎氣。主要作用是溫化腎氣。故本方不叫「溫腎丸」而叫「腎氣丸」。
【組成】乾地黃[2]24g,山藥,山茱萸各12g,澤瀉,茯苓,牡丹皮各9g,桂枝[3,]附子各3g
【方歌】
腎氣丸主腎陽虛,幹地山藥及山萸;少量桂附苓澤丹,水中生火在溫煦。
【功用】補腎助陽。
【主治】腎陽不足證。腰痛腳軟,身半以下常有冷感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,或小便反多,入夜尤甚,陽痿早洩,舌淡而胖,脈虛弱,尺部沉細,以及痰飲,水腫,消渴,腳氣,轉胞等。
【症見】腰痛腳軟,身半以下常有冷感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,入夜尤甚,陽痿早洩,舌淡而胖,脈虛弱,尺部沉細。及痰飲、水腫、消渴、腳氣、轉胞等。
【方解】本方證治為腎陽不足所致。方中重用幹地黃以滋補腎陰,為君;臣以山茱萸、山藥補肝脾而益精血;加以附子、桂枝[4]之辛熱,助命門以溫陽化氣;佐以澤瀉、茯苓利水滲濕,且可使滋陰而不滋膩,丹皮清肝瀉火,使補陽不動相火。
本方的配伍特點:一為補陽與補陰配伍,陰陽並補,而以補陽為主;二為滋陰之中配以少量桂、附以溫陽,目的在於陰中求陽,少火生氣,故方名「腎氣」。
「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。」
注意腎氣丸與六味地黃丸的沿革過程!
附子:溫腎助陽
桂枝:溫陽通脈,化氣行水—君
地黃(生地):滋陰補腎
山茱萸:補肝澀精
山藥:健脾益腎—臣
澤瀉、茯苓:利水滲濕
丹皮:清洩肝火,洩陰中之火—佐
雖為補陽之劑,卻是少量補陽與大隊補陰同用,為何要重用補陰之品?
1、陰根於陽:「善補陽者,必於陰中求陽,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」。陰陽是相互滋生、相互依存、相互轉化的。腎陽亦是由真陰所化生。本方以少量的桂枝、附子,納入補陰藥中十倍之一。是陰中求陽、取「少火生氣」之義,使之微微生火、以生腎氣,使在真陰充足的基礎上,微微生火以化生腎氣。
3、從藥物作用的角度來看,治療腎陽虛多用丸劑緩補,故需久服、多服方可奏效,但補陽藥多為溫燥之品,若純用補藥,必溫燥傷陰,故在補腎陽的同時必須固護腎陰,因此必須補陽藥與補陰劑同時配伍應用。
2、從疾病的性質來看,腎陽虛系統慢性病的一個過程,疾病發展到這一階段,陰陽俱虛、而以陽虛較為突出,故在補陽的同時必須補陰。
配伍特點:
1.補陽藥配補陰藥,意在「陰中求陽」。
2.大量補陰藥配少量補陽藥,意在「少火生氣」,鼓舞腎氣。
運用
1、辨證要點:本方為補腎助陽的常用方,以腰痛腳弱,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,舌淡而胖,脈來尺脈沉弱。
2、加減變化:
方中幹地黃、現多用熟地;
桂枝,多用肉桂則效果更好。
3、現代運用:現多用於慢性腎炎、糖尿病、醛固酮增多症、甲低性神經衰弱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、慢支哮喘、更年期綜合症等屬腎陽不足者,均可加減使用。
重點
組成、功用、主治、方解(尤其是配伍特點)
【附方】
加味腎氣丸:附子9g,白茯苓、澤瀉、山茱萸、山藥、車前子、牡丹皮各6g,官桂3g,川牛膝6g,熟地6g。功用:溫補腎陽,利水消腫。主治:腎陽虛水腫,腰重腳腫,小便不利。

二仙湯《婦產科學》
【組成】仙茅9克、仙靈脾9克、巴戟天9克、當歸9克、黃柏6克、知母6克。
【功用】溫腎陽,補腎精,瀉腎火,調沖任:用於更年期綜合征,高血壓病、閉經以及其他慢性病見有腎陰陽兩虛、虛火上擾者。
【主治】月經週期紊亂,經量或多或少,頭眩耳鳴,腰酸乏力,四肢冰冷,時或怕冷,時或潮熱,舌質淡。常用於婦女更年期失調、高血壓、閉經,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見有陰陽不足而虛火上炎者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此方出於《金匱要略》,又名金匱腎氣丸、八味丸,另有腎氣丸出自《濟生方》與本方略有出入,又名加味腎氣丸、濟生腎氣丸、十味丸。
[2]幹地黃:現在可以用熟地代替,當時尚未有熟地的炮製方法,故唐以前都為幹地黃。
[3]桂枝:現在可以用肉桂代替,當時桂枝、肉桂不分,故如此。
[4]柯琴曰:“此腎氣丸納桂、附于滋陰劑中十倍之一,意不在補火,而在微微生火,即生腎氣也。”

右歸丸《景岳全書》
【組成】熟地24g山藥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絲子12g鹿角膠12g杜仲12g肉桂6g當歸9g制附子6g
【方歌】右歸丸中地附桂,山藥茱萸菟絲歸,杜仲鹿膠枸杞子,益火之源此方魁。
【主治】溫補腎陽,填精益髓。
腎陽不足、命門火衰,表現腰膝酸軟,畏寒肢冷,陽痿遺精,男性不育,大便爛,小便失禁,下肢浮腫。現代中醫常用於性機能減退、精子缺乏症、男子不孕、坐骨神經痛、腰肌勞損、哮喘、支氣管炎、慢性腎炎、慢性腎功能衰竭、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,畏寒肢冷,腰膝軟弱,陽痿遺精,或陽衰無子,或飲食減少,大便不實,或小便自遺,舌淡苔白,脈沉而遲。
【方解】本方系金匱腎氣丸減去“三瀉”(澤瀉、丹皮、茯苓),加鹿角膠、菟絲子、杜仲、枸杞子、當歸而成。方中附子、肉桂、鹿角膠配補腎中之元陽,溫裏祛寒,共為君藥;熟地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山藥滋陰益腎,養肝補脾,填精補髓,意在“陰中求陽”,為臣;佐以菟絲子、杜仲[1]補肝腎,強腰膝;當歸補血和血。諸藥合用,功專溫補。
注意與左歸丸的區別!
共同點:熟地、山藥、山萸肉、菟絲子、枸杞子;
不同點:左歸丸-鹿角膠陽中求陰、龜版、牛膝;
右歸丸-鹿角膠、制附子、肉桂、杜仲與牛膝相比,在補肝腎的同時具有補腎陽的作用、當歸。右歸丸中的補陰藥意在陰中求陽。
【附方】
右歸飲:熟地9~30g,山藥9g,枸杞子9g,山茱萸6g,炙甘草3g,肉桂3~6g,杜仲9g,制附子6~9g。功用:溫補腎陽,填精補血。主治:腎陽不足證。氣怯神疲,腹痛腰酸,肢冷脈細,舌淡苔白,或陰盛格陽,真寒假熱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杜仲:甘溫,歸肝腎經,能補肝腎,強筋骨,安胎。

 
★★六味地黃丸
方歌:熟山山,八四四,澤苓丹,三三三
功用:滋補肝腎
主治:肝腎陰虛證
病機:腎陰虧虛,虛火上炎
配伍:三補三瀉,以補為主;肝脾腎三陰並補;以滋補腎陰為主。
附方:知柏地黃丸,六味地黃+知柏;功用,滋陰降火;主治,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證
 
六味地黃丸(湯)/地黃丸《小兒藥證直訣》
【命名】由六味藥組成,以地黃為主藥,故名。本方原治療小兒發育遲緩—五遲(立、行、發、齒、語)及囟門閉合晚,後用於補腎陰的方劑,因小兒發育遲緩與骨骼缺鈣有關。 中醫認為,通過補腎可使發生骨長,二者實質上是相同的。
【組成】熟地24克、山萸肉12克、山藥12克、澤瀉9克、茯苓9克、丹皮9克。
【組成】熟地黃八錢(24g)山萸肉乾山藥各四錢(各20g)澤瀉牡丹皮茯苓去皮,各三錢(9g)
【用法】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空心溫水化下三丸(現代用法:亦可不煎服)。
【方歌】
六味地黃益肝腎,茱薯丹澤地苓專,更加知柏成八味,陰虛火旺自可煎。
養陰明目加杞菊,滋陰都氣五味先,肺腎兩調金生水,麥冬加入長壽丸。
六味地黃山藥萸,澤瀉苓丹三瀉侶;三陰並補重滋腎,腎陰不足效可居。
【功用】滋陰補肝腎:用於慢性疾病過程中出現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之證,如腰膝酸軟、眩暈、耳鳴、咽幹、喉痛、潮熱、遺精等。以本方加減,可治療慢性腎炎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病、神經衰弱、慢性泌尿系感染以及月經過多等見有肝腎陰虛證候者。
【主治】陰虛火旺,肝腎陰虛,骨蒸潮熱,口乾,虛煩,頭暈,目眩,視物模糊,眼乾澀或迎風流淚,耳鳴,耳聾,盜汗,腰脊酸痛,遺精[1],消渴,舌紅,牙齒動搖,足跟疼痛[2],小便淋漓等。現代常用於慢性泌尿道感染、慢性腎炎、性功能或生殖功能障礙等。
杞菊地黃丸《醫級寶鑒》即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、菊花、麥冬、五味子。
本方重在滋補肝腎以明目,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、目眩、視物昏花、兩目乾澀等,或高血壓病屬於陰虛陽亢者。
【方解】方中重用熟地滋陰補腎,填精益髓,為君;山茱萸補養肝腎,並能澀精,山藥補益脾陰,亦可固精,共為臣;三藥相配,自養肝腎脾,為「三補」。配伍澤瀉利濕以洩腎濁[3],防熟地滋膩之性;丹皮清洩相火,並制山茱萸之溫澀;茯苓淡滲利濕,助山藥之健運。三藥為「三瀉」,滲濕濁,清虛熱,均為佐藥。
本方的配伍特點:三陰並補,以補腎為主;三補三瀉,以補為主。
「補必兼瀉邪,邪去則補乃得力。」
熟地:滋陰補腎,填精補髓直補先天)—君
山茱萸:溫養肝腎而澀精
山藥:補脾固腎—臣
澤瀉:利濕洩濁
丹皮:清洩相火
茯苓:健脾滲濕
【配伍】
1、三補三瀉,以補為主。
2、腎、肝、脾三陰並補,以補腎陰為主。
【運用】
1.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肝腎陰虛證的基礎方。臨床應用以腰膝酸軟,頭暈目眩,口燥咽干,舌紅少苔,脈沉細數為辨證要點。
2.加減變化若虛火明顯者,加知母、玄參、黃柏等以加強清熱降火之功;兼脾虛氣滯者,加白朮、砂仁、陳皮等以健脾和胃。
3.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慢性腎炎、高血壓病、糖尿病、肺結核、腎結核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中心性視網膜炎及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、更年期綜合征等屬腎陰虛弱為主者。
4.使用注意脾虛洩瀉者慎用。
1、辨證要點:本方是治療腎陰虛證的基本方。以腰膝酸軟,頭暈目眩,口燥咽幹,舌紅少苔,脈細數為證治要點。
2、加減變化:陰虛火旺者,加知母、黃柏、玄參。脾虛氣滯者,加白朮、砂仁、陳皮。
3、現代運用:現代應用較為廣泛,如慢性腎炎,高血壓病,糖尿病,肺結核,腎結核甲亢,無排卵性宮血。更年期綜合證等屬於腎陰虛者。
【掌握】
組成、功用、主治、方解(尤其是配伍特點)
【附方】
1.知柏地黃丸《醫宗金鑒》即六味地黃丸加知母、黃柏鹽炒各6g。
功用:滋陰降火之力較強。主治:陰虛火旺證。骨蒸潮熱,虛煩盜汗,腰脊酸痛,遺精等症。本方配清熱解毒藥,可用於慢性泌尿系感染;配涼血止血藥可用於隱匿性血尿等。
2.杞菊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、菊花各9g。
功用:滋腎養肝明目。主治:肝腎陰虛證的頭暈、兩目昏花,視物模糊,或眼睛乾澀,迎風流淚、兩目乾澀等,或高血壓病屬於陰虛陽亢者。
3.明目地黃丸 即杞菊地黃丸加當歸、白芍、白蒺藜、石決明,更能加強養肝明目的作用。
4.麥味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麥冬、五味子。用於肺腎兩虛之咳嗽咯血者。
功用:滋補肺腎。主治:肺腎陰虛,或喘或咳者。
5.七味都氣丸: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6g,
功用:腎不納氣之虛喘。滋腎納氣。主治:腎虛氣喘,或呃逆之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遺精:此為虛火上炎之遺精,為夢遺。
[2]足跟疼痛:少陰經循行之處,故如此。
[3]腎濁:由於腎的功能失調產生的沒有生理功能的寒水之邪。


★★左歸丸
方歌:1、左歸熟地山萸藥,枸杞菟牛龜鹿膠
      2、愚地要(三補)牛狗兔鹿龜
功用:滋陰補腎,填精益髓
主治:真陰不足證
病機:真陰不足,精髓虧損
配伍:陽中求陰,純補無瀉

左歸丸《景岳全書》
【組成】熟地24g,山藥12g,枸杞子12g,山茱萸12g,懷牛膝[1]9g,菟絲子12g,鹿角膠12g,龜板膠[2]12g
【方歌】左歸丸內山藥地,萸肉枸杞與牛膝,菟絲龜鹿二膠合,壯水之主方第一。
【主治】真陰不足,精髓虧損,表現頭暈目眩,腰膝酸軟,遺精,自汗盜汗,耳鳴耳聾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現代中醫常用於慢性腎炎、慢性肝炎、功能性子宮出血、不孕症、功能性閉經、再生障礙性貧血、神經衰弱、抗老衰、腰肌勞損、原發性骨質疏鬆等,而有上述症候者。左歸飲與左歸丸均為補益之劑,同治腎陰不足證。然而左歸飲滋陰補腎之力遜於左歸丸,適用於腎陰不足之輕證。
【方解】方中重用熟地滋腎益精為君;山茱萸養肝滋腎,澀精斂汗;山藥補脾益陰,滋腎固精;枸杞子補腎益精,養肝明目;鹿龜二膠,為血肉有情之品,峻補精髓,其中龜板膠偏於補陰,鹿角膠偏於補陽,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藥,意在「陽中求陰」,為臣;菟絲子、牛膝益肝腎,強腰膝,健筋骨,為佐。
六味地黃丸以補腎陰為主,適用於陰虛內熱證;左歸丸純甘壯水,純補無瀉,適用於真陰不足,精髓虧損之證。「左歸是育陰以涵陽,不是壯水以制火。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懷牛膝:書中原寫的為川牛膝。川牛膝-引血下行;懷牛膝-補肝腎,強腰膝。
[2]現在一般入湯劑,應烊化兌服。若病人脾胃虛弱,則可以用蛤粉拌炒成珠,以減少其滋膩之性。
 
★大補陰丸
方歌:1、知柏地板+豬蜜
      2、蜂知百龜住地
功用:滋陰降火
主治:陰虛火旺證
病機:肝腎皆虛,真陰不足,虛火上炎。

大補陰丸(大補丸)《丹溪心法》
【組成】熟地,龜版各18g,黃柏,知母各12g。
【組成】熟地黃酒蒸龜板酥炙,各六兩(各180g)黃柏炒褐色知母酒浸,炒,各四兩(各120g)
【用法】上為末,豬脊髓蒸熟,煉蜜為丸。每服七十丸(6~9g)空心鹽白湯送下(現代用法:上為細末,豬脊髓適量蒸熟,搗如泥狀;煉蜜,混合拌勻和藥粉為丸,每丸約重15g,每日早晚各服1丸,淡鹽水送服;或作湯劑,水煎服,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)。
【方歌】大補陰丸知柏黃,龜版脊髓蜜成方,咳嗽咯血骨蒸熱,陰虛火旺制亢陽。
【功用】滋陰降火。
【主治】陰虛火旺證。骨蒸潮熱,盜汗遺精,咳嗽咯血,心煩易怒,足膝疼熱,舌紅少者,尺脈數而有力[1]。
【適應症】為滋陰降火常用方。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致骨蒸潮熱,盜汗,遺精,咳嗽咯血,心煩易怒,足膝疼熱痿軟。舌紅少苔,尺脈數而有力。現代中醫臨床,常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、腎結核、骨結核、糖尿病、神經官能症、支氣管擴張症等,而有陰虛火旺表現者。
【方解】方中重用熟地、龜版滋陰潛陽,壯水之主,共為君;黃柏、知母苦寒降火,以存陰液,平其陽亢,為臣;豬脊髓、蜂蜜為血肉甘潤之品,可以滋補精髓,以及制約黃柏的苦燥之性,為佐使。本方的配伍特點為滋陰藥與清熱降火藥相配,培本清源,兩者兼顧。本方滋陰與降火之效顯著,適用於陰虛火旺者,此為與六味地黃丸的區別(偏於補養腎陰,而清熱之力不足)。
比較左歸丸、六味地黃丸、大補陰丸:
1、左歸丸:純用補益之品,純補無瀉-陰虛火不旺。
2、六味地黃丸:滋陰降火,育陰以涵陽-壯水之主。
3、大補陰丸:滋陰降火拚重(培本清源)-陰虛火旺甚者。
【運用】
1.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陰虛火旺證的基礎方,又是體現朱丹溪補陰學派學術思想及其滋陰降火治法的代表方。臨床應用以骨蒸潮熱,舌紅少苔,尺脈數而有力為辨證要點。
2.加減變化若陰虛較重者,可加天門冬、麥門冬以潤燥養陰;陰虛盜汗者,可加地骨皮以退熱除蒸;咯血、吐血者,加仙鶴草、旱蓮草、白茅根以涼血止血;遺精者,加金櫻子、芡實、桑螵蛸、山茱萸以固精止遺。
3.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、腎結核、骨結核、糖尿病等屬陰虛火旺者。
4.使用注意若脾胃虛弱、食少便溏,以及火熱屬於實證者不宜使用。
 
★★一貫煎
方歌:一貫煎中有生地黃,川沙歸杞麥冬藏
功用:滋陰疏肝
主治:肝腎陰虛,血燥氣鬱證
病機:肝腎陰虛,氣機鬱滯
配伍:佐金平木,培土抑木。

一貫煎《續名醫類案》
【組成】生地30克、枸杞子12克,北沙參10克、麥冬10克、當歸10克、川楝子5克。
【組成】北沙參麥冬當歸身(各9g)生地黃(18-30g)枸杞子(9-18g)川楝子一錢半(4.5g)(原書未著用量)水煎服。
【方歌】
一貫煎中生地黃,沙參歸杞麥冬藏;少佐川楝洩肝氣,陰虛脅痛此方良。
一貫煎中用地黃,沙參杞子麥冬襄,當歸川楝水煎服,陰虛肝鬱是妙方。
【功用】滋養肝腎,疏肝理氣:用於陰虛氣滯之胸脅脹痛、胃脘疼痛,吞酸吐苦,咽幹口燥,舌紅少津,脈細弱。
【主治】肝腎陰虛,血燥氣鬱,出現胸脅脹痛,噯氣吞酸,咽乾口燥,舌紅少津。多用於消化性潰瘍、胃炎、肝炎、肝硬化、肋間神經痛、高血壓、糖尿病,神經官能症等慢性病,而又屬肝腎陰虛者。
症見:胸脘脅痛、吞酸吐苦、咽幹口燥、舌紅少津,脈細弱或虛弦。亦治疝氣瘕聚。
病機:肝腎陰虛,肝氣失舒。
【方解】方中運用大量的滋陰藥配以少量的行氣藥為此方的特點。重用生地為君,滋陰補血,補益肝腎;北沙參、麥冬、當歸身、枸杞子為臣,益陰養血而柔肝,配合君藥以補肝體[1],育陰以涵陽。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洩熱,理氣止痛,遂肝木條達之性,藥雖性苦寒,但有大量甘寒滋陰養血之品,則無苦燥傷陰之弊。
本方與逍遙散的異同:
共同點:都可以疏理肝氣,以治肝郁不舒之脅痛。
不同點:逍遙散疏肝養血健脾之力強,主治肝鬱血虛之脅痛,伴有神疲食少;一貫煎滋養肝腎之力強,主治肝腎陰虛之脅痛,並見吞酸吐苦。
生地:滋陰養血,補益肝腎—君(滋水涵木)
沙參、麥冬:潤肺養陰、益胃生津—臣(佐金平木、培土抑木)
枸杞子、當歸:養血柔肝—臣
川楝子(少許):疏肝洩熱,行氣止痛—佐
配伍特點:
1、從整體觀念出發,「治病必求於本」,針對肝陰不足證,採取滋水涵木,佐金平木,培土抑木三法。
  2、大隊養陰藥配少量行氣藥,補肝與疏肝結合,以補為主,既體用並調,又補而不滯 。
【運用】
1.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陰虛肝郁,肝胃不和所致脘脅疼痛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脘脅疼痛,吞酸吐苦,舌紅少津,脈虛弦為辨證要點。
2.加減變化若大便秘結,加瓜蔞仁;有虛熱或汗多,加地骨皮;痰多,加川貝母;舌紅而干,陰虧過甚,加石斛;脅脹痛,按之硬,加鱉甲;煩熱而渴,加知母、石膏;腹痛,加芍葯、甘草;兩足痿軟,加牛膝、薏仁;不寐,加酸棗仁;口苦燥,少加黃連。
3.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慢性肝炎、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肋間神經痛、神經官能症等屬陰虛肝郁者。
4.使用注意因制方重在滋補,雖可行無形之氣,但不能祛有形之邪,且藥多甘膩,故有停痰積飲而舌苔白膩、脈沉弦者,不宜使用。
1、辨證要點:本方是滋陰疏肝的代表方、常用方。可治療陰虛脅痛。以胸脅疼痛、吞酸吐苦、舌紅少津、脈虛弦證治要點。
2、加減變化:
脅痛甚:+柴胡、佛手、白芍、甘草;
包塊,痛處固定不移,舌黯而幹:+川芎、赤芍、丹參、鱉甲;
3、現代運用:慢性肝炎、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肋間神經痛、神經痛、神經官能症等屬陰虛氣滯者,均可以此方
4、使用注意:有停痰積飲或苔白膩,則不宜使用。
掌握:
組成、功用、主治、方解中川楝子的配伍意義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肝體陰而用陽之故也。
 


  •    (悄悄話) 1F
  • <悄悄話留言,不公開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