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雜記

清熱涼血劑

2014102108:55

清熱涼血劑

白虎湯[1]《傷寒論》
命名:不是以君藥命名。天上二十八星宿按四象來劃分,東為青龍,西為白虎,南為朱雀,北為玄武。
柯琴曰:「白虎為西方金神,秋金得令,則炎暑自解也。」方中行說:「虎嘯谷風冷,涼風酷暑消,神於解熱,莫若白虎。」以白虎來比喻清熱之功,故名白虎湯。
組成:石膏50g[2]知母[3]18g甘草6g粳米[4]9g
方歌:
白虎湯膏知甘草粳,氣分大熱此方清,熱渴汗出脈洪大,加入人參生氣津。
白虎膏知粳米甘,清熱生津止渴煩;氣分熱盛四大證,益氣生津人參添。
【功用】清熱瀉火,生津止渴:用於外感熱病之氣分實熱證,如高熱、煩渴、大汗出、面赤,舌幹苔黃,脈洪大或滑數及胃火引起的頭痛、身痛、鼻衄等症。用本方加減,可治療「流腦」、「乙腦」、肺炎、糖尿病、口腔炎症等而見有上述證候者。
主治:陽明氣分熱盛證[5]。壯熱面赤,煩渴引飲,汗出惡熱,脈洪大有力。
症見:壯熱面赤,煩渴引飲,汗出惡熱,脈洪大有力。
【適應症】治療氣分熱盛之証,表現壯熱面赤,煩渴引飲,汗出惡熱,脈洪大有力。現代用於治療肺炎、乙型腦炎、中暑、牙齦炎、風濕性關節炎等,凡屬氣分熱者都有一定療效。
方解:本方主治陽明、氣分熱盛證。凡傷寒化熱內傳陽明之經,溫病邪傳氣分,皆能出現本證。裏熱熾盛,故壯熱不惡寒;熱灼津傷,故見煩渴引飲;熱蒸外越,故汗出;脈洪大有力,為熱盛於經所致。因其病變為裏熱實證,邪既離表,故不可發汗;裏熱熾盛,尚未致臟腑實便秘,又不宜攻下;熱盛傷津,又不能苦寒直折,以免傷津化燥,愈傷其陰。當以清熱生津為法。
方中君藥石膏甘寒,能清熱以治陽明氣分內盛之熱,並能止渴除煩。知母為臣,為苦而性寒質潤,寒助石膏清熱,潤助石膏生津。二者相須為用,加強清熱生津之功石膏、知母為常用的治療陽明經熱證的藥物。佐以粳米、炙甘草和中益胃,並可防止君臣藥之大寒傷中之弊。炙甘草又可調和諸藥。
本方以身大熱、汗大出、口大渴、脈洪大為證治要點。亦可用治無名高熱。
石膏(辛甘大寒):除陽明氣分內盛之熱—君。主治:陽明氣分熱盛證。
石膏辛甘大寒,辛可透熱外出,甘寒不傷津,清熱又可除煩。清熱瀉火(生津止渴)
現代藥理研究表明,石膏可以調節體溫中樞,使體溫降低,但藥力持續時間短,用之不久,旋而複升。且除熱象外還有傷津之象。
知母(苦寒而質潤):助君藥清熱滋陰—臣—清熱瀉火,生津止渴。病機:陽明氣分熱盛,津液耗傷。
知母雖為苦寒之品,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:「知母不甚寒,亦不甚苦,且質潤多汁。」清熱之力不及石膏,但滋陰之力強。既可助石膏清熱,又可補已傷之陰。藥理研究表明,知母藥力持續時間較長,與石膏配伍,效果最佳。
炙甘草、粳米:益胃護津,防大寒傷中,防熱盛傷津—佐使。
二藥同用,可緩和石膏、知母的寒性,防止傷胃,並可使藥氣留連於胃,更好地發揮藥力。
粳米/甘草→養胃護津 & (調和諸藥) 。治法:清熱生津。
功效:清熱除煩,生津止渴。
禁忌:1表證未解的無汗發熱,口不渴者。 2血虛發熱或氣虛發熱,脈洪不勝重按3真寒假熱的陰盛格陽證 4脈見浮細或沉。
運用
1、辨證要點:
大熱,大汗,大煩渴,脈洪大。
2、隨證加減:
若氣血兩燔,引動肝風,加羚羊角、水牛角。 兼陽明腑實,加大黃、芒硝。 煩渴引飲甚者,加天花粉、蘆根、麥門冬。
3、使用注意:以下情況不可誤用。表證未解之無汗發熱,口不渴者;脈見浮細或沉;血虛發熱,脈洪不勝重按者;真寒假熱之陰盛格陽證。
4、現代運用:常用於感染性疾病,如流感、流腦、乙腦、流行性出血熱、大葉性肺炎、牙齦炎以及小兒夏季熱、糖尿病、風濕性關節炎屬氣分熱盛者。
重點:
白虎湯的組成、功效、主治
附方:
1、白虎加人參湯:知母18g,石膏50g,甘草炙6g,粳米9g,人參10g。功用:清熱、益氣、生津。主治:汗吐下後,裏熱熾盛,而見四大症者;白虎湯正見有背微惡寒,或飲不解渴,或脈浮大而芤,以及暑熱病見有身大熱屬氣津兩傷者。
2、白虎加桂枝湯:知母18g,石膏50g,甘草炙6g,粳米6g,桂枝5~9g。功用:清熱、通絡、和營衛。主治:溫瘧,其脈入平,身無寒但熱,骨節疼煩,時嘔。以及風濕熱痺,症見壯熱,氣粗煩躁,關節腫痛,口渴苔白,脈弦數。
3、白虎加蒼朮湯:知母18g,石膏50g,甘草炙6g,粳米9g,蒼朮9g。功用:清熱祛濕。主治:濕溫病。身熱胸痞,汗多,舌紅苔白膩等。以及風濕熱痺,症見身大熱,關節腫痛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白虎湯:青龍-東方木神;白虎-西方金神;赤(朱)雀-南方火神;真(玄)武-北方水神。
[2]此處石膏用量宜大,60g亦可。
[3]知母:知母質潤,雖苦不燥,且有滋陰之效,故實火、虛火皆可用之。黃柏亦可通治實虛二火,但其性苦燥而不宜用於此。
[4]粳米:糯米或是南方的大米,其含油脂較少。
[5]陽明氣分熱盛證:傷寒論中稱之為陽明經證;溫病中稱之為氣分證。同指一物耳。

竹葉石膏湯
組成:竹葉6g生石膏50g[1]半夏[2]9g麥冬20g人參(黨參)6g甘草6g粳米10g
方歌:竹葉石膏清餘熱,半人麥米和甘草。
【功用】清熱生津,益氣和胃:用於熱病後餘熱不清,氣陰未複或熱病氣陰兩傷,而見口幹、虛煩、嘔逆、納呆,舌紅或絳,少苔,脈細數者;胃陰不足,胃火上逆,而見口舌糜爛、消渴者。也可用於暑病發熱氣陰兩傷之證。
主治:傷寒、溫病、暑病(熱性病)餘熱未清,氣津兩傷證。身熱汗多,心胸煩悶,氣逆欲嘔,口幹喜飲,或虛煩不寐,舌紅苔少,脈虛數。
方解:本方所治病證為熱病之後,餘邪留戀,裏熱未清而氣津已傷,胃氣不和所致。方中以石膏清熱生津,除煩止渴為君。竹葉清熱除煩;人參益氣;麥冬生津共為臣藥。佐以半夏降逆止嘔;粳米甘平益胃。使以甘草,益氣和中,調和藥性。對於暑熱病發熱氣津已傷者,尤為適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此處因為壯熱以去,餘熱未清,不宜過用寒涼之品,故石膏可以酌情減量。
[2]半夏:性溫,但此處有石膏大寒之性,故可用半夏以降逆止嘔。半夏降逆止嘔之力強於竹茹(甘寒)。

清營涼血劑(清熱涼血)

清營湯
【組成】犀角粉(水牛角)2克(另沖)、生地黃15克、元參(玄參)9克、麥冬9克、銀花9克、連翹6克、丹參6克、竹葉心3克、黃連5克。
【組成】犀角(水牛角代)(30g)生地黃五錢(15g)元參三錢(9g)竹葉心一錢(3g)麥冬三錢(9g)丹參二錢(6g)黃連一錢五分(5g)銀花三錢(9g)連翹二錢,連心用(6g)
【用法】上藥,水八杯,煮取三杯,日三服(現代用法:作湯劑,水牛角鎊片先煎,後下余藥)。
【功用】清營解毒,養陰清心,透熱養陰:用於外感熱病熱入營血,擾及心神,而見高熱煩渴或口不渴煩躁、時有譫語,或斑疹隱隱,舌絳而幹,脈細數。
方歌:清營湯治熱傳營,脈數舌絳辨分明,犀地丹玄麥涼血,銀翹連竹氣亦清。
主治:熱入營分證。身熱夜甚[2],神煩少寐,時有譫語,目常喜開或喜閉,口渴或不渴[3][4],斑疹隱隱,脈數,舌絳而幹。
【適應症】熱入營分証,表現身熱夜甚,煩躁不眠,時有譫妄,口渴或不渴,或斑疹隱隱,舌絳紅,苔黃燥。現用於治療腦炎、敗血症、急性白血病、肝昏迷、尿毒症、腦血管意外等有營血熱証者。病機:邪熱內傳營分,耗傷營陰。
方解:方中以水牛角清熱涼血,寒而不遏,且能散瘀,為君藥。生地專於涼血滋陰,麥冬清熱養陰生津,玄參長於滋陰降火解毒,三藥共助君藥清營涼血解毒,為臣。佐以銀花、連翹[5]清熱解毒,清宣透邪,使營分之邪透出氣分而解,「入營猶可透熱轉氣[6]」。竹葉用心,專清心熱[7];黃連苦寒,清心瀉火;丹參[8]清心,而又能涼血活血,不僅助君藥宜清熱涼血,而且可防熱與血結。
本方以身熱夜甚,神煩少寐,斑疹隱隱,舌絳而幹,脈數為證治要點。
犀角:清營解毒,活血散瘀。君。主治:熱入營分證。
生地、玄參、麥冬:清熱養陰生津--臣
玄參/生地/麥冬→滋陰清熱 ,身熱夜甚,神煩少寐,斑疹隱隱,舌絳而干,脈細數。
銀花、連翹、竹葉:清熱解毒,透熱轉氣--佐
丹參:清營涼血,活血散瘀。涼血活血 -佐-治法:清營解毒,透熱養陰乾
黃連:清心瀉火,引藥入心經--佐使
銀花/連翹→清熱解毒,透熱轉氣 ,時有譫語,口渴或不渴。
黃連/竹葉→清心瀉火除煩 。病機:熱入營分
功效:清營解毒,透熱養陰。
配伍特點:清營解毒為主,活血散瘀、養陰生津、透熱轉氣為輔。體現清營透熱法。
配伍特點:清營解毒為主,配以養陰生津,清氣瀉熱之品,透熱轉氣,使營分邪熱轉出氣分而解。
名詞
透熱轉氣:用於治療濕熱病邪初傳營分的治法。在清營解毒藥中配伍清氣分熱的藥物,如銀花、連翹、竹葉,使營分邪熱轉出氣分而解。代表方劑:清營湯。
【運用】
1.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熱邪初入營分證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身熱夜甚,神煩少寐,斑疹隱隱,舌絳而干,脈數為辨證要點。
2.加減變化若寸脈大,舌干較甚者,可去黃連,以免苦燥傷陰;若熱陷心包而竅閉神昏者,可與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合用以清心開竅;若營熱動風而見痙厥抽搐者,可配用紫雪,或酌加羚羊角、鉤籐、地龍以熄風止痙;若兼熱痰,可加竹瀝、天竺黃、川貝母之屬,清熱滌痰;營熱多系由氣分傳入,如氣分熱邪猶盛,可重用銀花、連翹、黃連,或更加石膏、知母,及大青葉、板藍根、貫眾之屬,增強清熱解毒之力。
3.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乙型腦炎、流行性腦脊髓膜炎、敗血症、腸傷寒或其他熱性病證屬熱入營分者。
4.使用注意使用本方應注意舌診,原著說:「舌白滑者,不可與也」,並在該條自注中說:「舌白滑,不惟熱重,濕亦重矣,濕重忌柔潤藥」,以防滋膩而助濕留邪。1、辨證要點: 身熱夜甚,神煩少寐,斑疹隱隱,舌絳而幹,脈細數。
2、隨證加減:舌幹較甚,去黃連。熱陷心包,配用安宮牛黃丸。營熱動風,配用紫雪,或配加羚羊角,鉤籐,地龍。氣分熱盛,重用銀、翹、竹葉、黃連、或更加石膏、知母、及大青葉、板蘭根、貫眾。
3、使用注意:原書云:「 苔白滑者,不可與也。」苔白滑,為有濕邪,本方中有滋陰之
品,可助濕。
4、現代運用:多用於乙腦、流腦、敗血症等屬熱入營分者。
重 點
組成、功用、主治、方解中銀花、連翹與竹葉的配伍意義、透熱轉氣的概念

犀角地黃湯(芍葯地黃湯)《小品方》,錄自《外台秘要》
【組成】犀角[1]1~3克(可用廣角或水牛角30克代)、生地黃30克、赤芍(芍葯)12克、丹皮9克。
【組成】犀角(水牛角代)一兩(30g)生地黃半斤(24g)芍葯三分(12g)牡丹皮一兩(9g)
【用法】上藥四味,口父咀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(現代用法:作湯劑,水煎服,水牛角鎊片先煎,余藥後下)。
【方歌】犀角地黃芍葯丹,清熱涼血散瘀專;熱入營血服之安,蓄血傷絡吐衄專。
【功用】清心解毒,涼血散瘀:用於外感熱病,熱入血分,證見高熱、神昏譫語、出血或發斑疹,舌質紅絳,脈數者。目前臨床上常用本方治療因血分熱熾,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發斑、高熱昏迷的病證,如血液病、敗血症、急性黃色肝萎縮及斑疹傷寒,或尿毒癥、肝昏迷等。病機:熱毒熾盛於血分
主治:
1、熱入血分證。身熱譫語,斑色紫黑,舌絳起刺,脈細數,或喜忘如狂,漱水不欲咽,大便色黑易解等。
2、熱傷血絡證。高熱,吐血,衄血,便血,尿血等,舌紅絳,脈數。
方解:本方證治為熱毒深陷於血分所致。方中以水牛角為君,清心肝而解熱毒,直入血分而涼血;臣以生地清熱涼血,養陰生津,一可收復已失之陰血,二是助水牛角解血分熱,又能解血分熱。赤芍與丹皮清熱涼血,活血化瘀,亦為佐使。
與清營湯的區別:兩者均以水牛角、生地為主,以治熱入營血證。但清營湯是在清熱涼血中伍以清氣分之品,以使入營之熱轉從氣分而解,適用於邪初入營尚未動血證。而本方著重清熱解毒,涼血散瘀,用治熱毒深陷血分,而見耗血、動血證。
本方以各種失血,斑色紫黑,神昏譫語,身熱舌絳為證治要點。
熱入營分與熱入血分的區別:
營分:身熱夜甚,時有譫語,神煩少寐,斑疹隱隱,脈數,舌絳而幹
血分:身熱,譫語,喜忘如狂,斑色紫黑,脈細數入血耗津,舌絳起刺
【適應症】熱入血分代表方。諸証如熱傷血絡,導致吐血、鼻血、皮下出血、便血、尿血等;蓄血留瘀,引致善忘如狂,漱水不欲咽,胸中煩痛,自覺腹滿,大便色黑易解;熱擾心營,引致昏狂譫語,斑色紫黑,舌絳起刺。現化臨床常用本方治療急性嚴重肝病、腦炎、腦膜炎、尿毒症、紫瘢病、急性白血病、再生障礙性貧血、血小板減少症和敗血病等,出現高熱、出血者。
證候特點
神志症狀:心主血,主神明,熱入血分,必然擾亂心神。出血:熱邪迫血妄行,血不循經,出現各種出血症狀。瘀血:邪熱耗傷血中津液,血液粘稠,運行不暢,聚而為瘀。
【方解】
犀角:清心涼血解毒 --君
生地:清熱涼血,養陰生津 --臣
芍葯、丹皮:清熱涼血,活血化瘀--佐使
配伍特點:
涼血與化瘀並用,使熱清血寧而無耗血動血之慮,涼血止血又無冰伏留瘀之弊。
【運用】
1.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溫熱病熱入血分證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各種失血,斑色紫黑,神昏譫語,身熱舌絳為辨證要點。
2.加減變化若見蓄血、喜忘如狂者,系熱燔血分,邪熱與瘀血互結,可加大黃、黃芩,以清熱逐瘀與涼血散瘀同用;鬱怒而夾肝火者,加柴胡、黃芩、梔子以清瀉肝火;用治熱迫血溢之出血證,可酌加白茅根、側柏炭、小薊等,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。
3.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重症肝炎、肝昏迷、瀰漫性血管內凝血、尿毒症、過敏性紫癜、急性白血病、敗血症等屬血分熱盛者。
4.使用注意本方寒涼清滋,對於陽虛失血,脾胃虛弱者忌用。
1、辨證要點:各種失血,斑色紫黑,神昏譫語,身熱舌絳。
2、隨證加減:熱入血分之各種出血證:
吐血—黃芩、石膏、白及、三七
衄血—黃芩、梔子、側柏葉、白茅根
便血—地榆、槐花
尿血—白茅根,小薊
皮下出血(紫癜)—紫草、仙鶴草、
旱蓮草、茜草、大棗
3、使用注意:陽虛失血,脾胃虛弱者忌用。
4、現代運用:多用於重症肝炎、肝昏迷、DIC、尿毒癥、過敏性紫癜、急性白血病、敗血症等屬於血分熱盛者。亦有人用於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,上消化道出血。
附方:
1、清瘟敗毒散:生石膏180~240g;60~120g;24~36g、生地18~30g;9~15g;6~12g、水牛角180~240g;90~150g;60~120g、真川連12~18g;6~12g;3~4.5g、梔子、桔梗、黃芩、知母、赤芍、玄參、連翹、甘草、丹皮、鮮竹葉。
功用:清熱解毒,涼血瀉火。
主治:溫疫熱毒,氣血兩燔證。大熱渴飲,頭痛如劈,幹嘔狂躁,神昏譫語,或發斑,或吐血,衄血,四肢或抽搐,或厥逆,脈沉細而數,或沉數,或浮大而數,舌絳唇焦。
2、神犀丹:水牛角1600g,石菖蒲、黃芩、真懷生地、銀花、金汁、連翹、板藍根、淡豆豉、玄參、天花粉、紫草。
功用:清熱開竅,涼血解毒。
主治:溫熱暑疫,邪入營分證。症見高熱神昏譫語,斑疹色紫,口咽糜爛,目赤煩躁,舌紫絳。
重 點
組成、功用、主治、清營湯與犀角地黃湯的比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此處水牛角之量宜較清營湯中大,如60g、120g。
[1]此處水牛角可以用大量,可以用50g,銼粉,用湯送服。
[2]身熱夜甚:熱在營分,且夜間陽氣內斂而入裏,兩陽相加故熱甚。
[3]本證是由於邪從氣分傳至營分,目喜開和口渴為氣分證的症狀,目喜閉和口不渴為營分證的症狀,故此是說明邪入裏的深入程度。
[4]口不渴:口不渴的原因是邪熱入營,蒸騰營陰,營陰上潮於口,故病人雖津傷卻反不口渴。
[5]銀花、連翹:此為清氣分熱之代表藥,此外竹葉亦為此類。
[6]此法宜用於熱入裏不甚者。
[7]此處清心營是由於:心主血,故有心營之說,且「邪氣上授,首先犯肺,逆傳心包。」故一般清營分之熱的方劑都有清心熱之品,以防邪犯心包。
[8]丹參:為活血藥中性涼之品,適用於瘀血易化熱者。此外,益母草亦屬此類,活血利水,性微寒。
 
清瘟敗毒飲
【組成】生石膏30~60克,生地15~30克,犀角粉1~3克(另沖),黃連15克,梔子15克、黃芩15克、知母10克、連翹15克、丹皮10克、赤芍10克、元參15克、桔梗6克,甘草3克、竹葉6克。
【功用】清熱解毒,涼血救陰:用於熱性病,火熱熾盛,氣血兩燔,證見高熱神昏、狂躁譫語、頭痛如裂、發斑吐衄、抽搐痙厥,舌絳唇焦,脈數等。

(一切療法,藥方須醫師指示為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