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雜記

回陽救逆

2014121302:01
回陽救逆 主治陽氣[1]衰微,陰寒內盛,甚至陰盛格陽或戴陽證。症見四肢厥逆[2],精神萎靡,惡寒踡臥,下利清穀,甚則大汗淋漓,脈微細或脈微欲絕等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[1]「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。」 [2]四肢厥逆:手冷過肘,足冷過膝。 ★★四逆湯 方歌: 功用:回陽救逆 主治:心腎陽衰寒厥證 病機:陽衰陰盛 附方:1、通脈四逆湯: 2、四逆加人參湯:功用,回陽救逆,益氣固脫;主治,少陰病 3、白通湯:四逆甘草換蔥白;功用,破陰回陽,宣通上下;主治,少陰病戴陽證 4、參附湯:功用,益氣回陽固脫;主治,陽氣暴脫證。 四逆湯 《傷寒論》 【組成】制附子9克、乾薑9克、炙甘草12克[3]。 【組成】甘草二兩(6g),炙乾薑一兩半(6g)附子一枚(15g),生用,去皮,破八片 【用法】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溫再服。強人可大附子一枚,乾薑三兩(現代用法:水煎服)。 方歌: 四逆湯中附草薑,四肢厥冷急煎嘗;腹痛吐瀉脈沉細,急投此方可回陽。 【功用】回陽救逆:用於陽氣衰微,陰寒內盛,而見四肢厥冷、惡寒臥、下利清穀、血壓下降、出冷汗,或嘔吐腹痛,苔白滑,脈沉細或微細欲絕者。本方可用於急性胃腸炎、小兒消化不良之劇烈吐瀉,或大汗過多所引起的末梢迴圈衰竭,以及其他疾病發展到休克階段而屬於陽虛寒盛者。 主治:心腎陽衰寒厥證.(寒入少陰之寒厥證或少陰病) 症見:四肢厥逆,神疲欲寐,惡寒蜷臥,嘔吐不渴,腹痛下利,舌苔白滑,脈沉微細;或太陽病汗多亡陽證。 方解: 方中以大辛大熱之附子為君,溫腎壯陽,祛寒救逆。幹姜溫中散寒,助陽通脈為臣。幹薑與附子,兩者相須為用,助陽散寒之力尤大,故有「附子無薑不熱」之說。此為脾腎雙補。佐以炙甘草,性溫具補,補脾胃而調諸藥,且可緩薑附燥烈辛散之性,使其破陰複陽,而無暴散之虞。 附子(生):溫壯元陽,回陽救逆。—君 附子大辛大熱,回陽救逆,溫腎助陽—偏腎陽 幹薑:溫中散寒,通陽助脈—臣 幹姜溫中,更偏於補脾陽,與附子配伍,脾腎同補,回陽救逆的力量更大。二者常配合應用。 (1)二者配伍,幹薑助附子溫腎陽,附子助幹姜健脾陽,一溫先天,一溫後天,脾腎同健,有先後天互相滋養之意。 (2)二者一走一守。附子回陽救逆功效雖強,但不持久—走而不守;幹薑發揮作用雖慢,但藥效持久—守而不走。二者結合,各取所長,幹姜可固附子的走竄,溫陽的力量更加雄厚。前人有「附子無干薑不熱」之談。 甘草:—佐使 1益氣補中。 2緩和附子、幹薑的峻烈之性。 3調和藥性,使藥力持久。 配伍特點 1、溫裏藥與補益藥同用。 2、脾腎先後天同補。 3、補陽之中寓以護陰之旨。 【運用】 1.辨證要點本方是回陽救逆的基礎方。臨床應用以四肢厥逆,神衰欲寐,面色蒼白,脈微細為辨證要點。 2.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、急性胃腸炎吐瀉過多、或某些急證大汗而見休克屬陽衰陰盛者。 3.使用注意若服藥後出現嘔吐拒藥者,可將藥液置涼後服用。本方純用辛熱之品,中病手足溫和即止,不可久服。真熱假寒者忌用。 1、辨證要點:四肢厥逆,神疲欲寐,舌淡苔白,脈微細。是回陽救逆的基礎方。 2、使用注意:若用後出現拒藥,可熱藥冷服。本方大辛大熱,不可久服,中病即止。 重點 組成、功用、主治及方中附子與幹姜的配伍意義。 附方: 1、通脈四逆湯:炙甘草6g,附子20g,幹薑12g。功用:回陽通脈。主治:少陰病。下利清穀,裏寒外熱,手足厥逆,脈微欲絕,身反不惡寒,其人面色赤,或利止。脈不出等。 2、四逆加人參湯:四逆湯加人參6g。功用:回陽益氣,救逆固脫。主治:陰寒內盛四肢厥逆,惡寒踡臥,脈微而複自下利,利雖止而餘證仍在者。 3、白通湯:蔥白四莖,幹薑5g,附子15g。功用:通陽破陰。主治:少陰病,下利脈微者。 4、參附湯:人參12g,附子9g。功用:益氣回陽。主治:陽氣暴脫。手足逆冷,頭暈氣短,汗出脈微。 回陽救急湯 組成:熟附子9g 幹薑5g 肉桂3g 人參6g 白術9g 茯苓9g 陳皮6g 炙甘草5g 五味子[1]3g 半夏制9g 薑三片麝香三厘 方歌:回陽救逆用六君[2],桂附幹薑五味尋,加麝[3]三厘或膽汁,三陰寒厥建奇勳。 功用:回陽救急,益氣生脈。 主治:寒邪之中三陰,真陽衰微證。惡寒踡臥,四肢厥冷,吐瀉腹痛,口不渴,神衰欲寐,或身寒戰慄,或指甲口唇青紫,或吐涎沫,舌淡苔白,脈沉微,甚或無脈等。 方解: 症見一派寒象,治之宜回陽救逆,益氣生脈。 故以四逆湯合六君子湯,再加肉桂、五味子、麝香、生薑組成。 方中熟附子雖不如生附子回陽力峻,但除幹薑外,更加肉桂為輔,其溫壯元陽,祛寒破陰治共更顯。 用六君子湯補益脾胃,固守中州,並除陽虛水濕不化所生之痰飲;人參與五味子相合,有益氣生脈之功。更有麝香三厘,其斬關奪門,通行十二經脈,且與五味子之酸收相配,則發中有收,使諸藥迅布周身,而無虛陽散越之弊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[1]五味子-制約麝香辛散走竄之性。 [2]六君子湯:人參、白術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。其中前四者為四君子湯。 [3]麝香-使藥力迅速到達周身。麝香走血分,而蔥白走氣分。


  •    (悄悄話) 1F
  • <悄悄話留言,不公開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