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雜記

扶正解表

2014092008:28

扶正解表

敗毒散
組成: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羌活 獨活 茯苓 桔梗 人參各9g 甘草5g
方歌:人參敗毒茯苓甘,枳桔柴前羌獨芎,薄荷少許薑三片,時行感冒有奇功。
簡捷記憶:活芎參茯草梗,二胡枳荷羌攻。
功用:散寒祛濕,益氣解表。
主治:氣虛外感證。憎寒壯熱,頭項強痛,肢體酸痛,無汗,鼻塞聲重,咳嗽有痰,胸膈痞滿,舌淡苔白,脈浮而按之無力。
方解:本證證治正氣素虛,又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氣虛外感的病證。治之當以散寒祛濕,益氣解表。方中用二活為君藥,辛溫發散,通治一身上下之風寒濕邪;川芎行氣祛風,柴胡疏散解肌退熱,為臣藥,以助二活驅散外邪。桔梗宣肺,枳殼降氣,前胡祛痰,茯苓滲濕,有宣有降,並以祛痰滲濕,以宣利肺氣,皆為佐藥;甘草益氣和中,生薑、薄荷為引,以助解表,為佐使之品。方中人參亦屬佐藥,但意義有二:扶助正氣以祛邪外出;散中有補,不致耗傷真元。
1、本方還可以用治外邪裏陷所致的痢疾。其證為外邪從表陷裏,用此方疏散表邪,表氣疏通,裏滯亦除,其痢自止。此為「逆流挽舟」之法。
2、本方又名人參敗毒散。
附方:
荊防敗毒散:羌活、柴胡、前胡、枳殼、茯苓、荊芥、防風、桔梗、川芎各5g,甘草3g。功用:發汗解表,散風祛濕。主治:外感風寒濕邪,以及時疫瘧疾、痢疾、瘡瘍具有風寒濕表證者。

參蘇飲
組成:人參 紫蘇葉 葛根 半夏 前胡 茯苓各6g 木香 枳殼 桔梗 陳皮 炙甘草各4g
方歌:參蘇飲內用陳皮,枳殼前胡半夏齊,幹葛木香幹桔茯,氣虛外感最相宜。
功用:益氣解表,理氣化痰。
主治:虛人外感風寒,內有痰飲證。惡寒發熱,無汗,頭痛,鼻塞,咳嗽痰白,胸膈滿悶,倦怠無力,氣短懶言,舌苔白,脈弱。
方解:蘇葉、葛根為君,發散風寒,解肌透邪。前胡、半夏、桔梗止咳化痰,宣降肺氣;陳皮、枳殼理氣寬胸,為臣。人參益氣,扶正托邪;茯苓健脾,滲濕消痰;木香行氣,醒脾暢中;甘草補氣安中,和諸藥。

再造散
組成:黃?6g 人參3g 桂枝3g 甘草1.5g 熟附子3g 細辛2g羌活3g 防風3g 川芎3g 煨生薑3g。另棗二枚,加赤芍共煮。
方歌:再造散用參?甘,桂附羌防芎芍參,細辛煨薑大棗入,陽虛外感服之安。
簡捷記憶:再造桂枝湯,?附芎人羌辛防。
功用:助陽益氣,解表散寒。
主治:陽氣虛弱,外感風寒。惡寒發熱,熱輕寒重,無汗肢冷,倦怠嗜臥,面色蒼白,語言低微,舌淡苔白,脈沉無力,或浮大無力。
方解:方中人參、黃?、附子補氣助陽,既能助藥勢以鼓邪外出,又可預防陽隨汗脫;桂枝、細辛、羌活、川芎、防風疏風散寒,以解表祛邪。芍葯合營,炒則寒性減,起佐制之功;煨生薑溫胃,大棗滋脾生津,合以升騰脾胃生髮之氣,調營衛而資汗源。甘草和諸藥。
1、細辛為陽虛外感之必用藥。
2、為防藥運無力,故用川芎。
附方:
麻黃附子細辛湯:麻黃6g,附子9g,細辛3g。功用:助陽解表。主治:少陰病始得,反發熱,脈沉者。

加減葳蕤湯
組成:生葳蕤(玉竹)9g 生蔥白6g 桔梗5g 東白薇3g 淡豆豉9g 蘇薄荷5g 炙甘草1.5g 紅棗二枚
方歌:加減葳蕤用白薇,豆豉生薑桔梗隨,草棗薄荷共八味,滋陰發汗功可慰。
功用:滋陰解表。
主治:陰虛外感風熱證。頭痛身痛,微惡風寒,無汗或有汗不多,咳嗽,心煩,口渴,咽幹,舌紅脈數。
方解:葳蕤為君,入肺胃經,味甘性寒,為滋陰潤燥的主藥,長於養陰,且滋而不膩,用以潤肺養胃,清熱生津。臣以蔥白、淡豆豉、薄荷疏散外邪。白薇味苦性寒,其性降洩,善於清熱而不傷陰,於陰虛有熱者為宜。桔梗宣肺止咳以祛痰,大棗養血,甘草調和諸藥。
1、本方專為素體陰虛,感受風熱而設。以身熱微寒,咽幹口燥,舌紅,苔薄白,脈數為證治要點。
2、滋陰藥:玉竹、麥冬、石斛、沙參-氣分滋陰藥,滋而不膩,生津止渴;生地、玄參、天冬-血分滋陰藥,滋而微膩,養陰涼血。
附方:
蔥白七味飲:蔥白9g,葛根9g,新豆豉6g,生薑6g,生麥冬9g,幹地黃9g。功用:養血解表。主治:病後陰血虧虛,調攝不慎,感受外邪。或失血之後,感受風寒,頭痛發熱,微寒無汗。
(一切療法,藥方須醫師指示為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