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雜記

【元曲格律入門淺述】

2017030213:25
【元曲格律入門淺述】
http://bbs.china-shufa.com/forumdisplay.php?fid=307

    自步入網絡韻文近七年矣。幼年曾有幸得先祖教誨,雖本性愚頑,然耳濡目染下,偶有所獲。自入網絡,得以重溫舊好。放眼網絡,言詩詞者眾多,然談曲者鮮矣。王靜安先生曾云:「一代有一代之文化」,元曲乃我中華之一代文風,惜舊時多目之「俗」文化,故言之者甚寡,而網絡少之又少。故余不已己見淺陋,欲盡綿薄之力,裁剪典籍,續貂前人。是以欲結兩三同道,同氣相通,共樂其文。
    余本欲淡出網絡,然積習難改,頗難割捨。惜近日現實甚是忙碌,只得忙裡偷閒,偶爾撰文。緣匆忙之下,難免差池,故懇請諸學兄莫惜筆墨,巨斧指正,若可使元曲得以重光,則吾願足矣。是為序。
一、曲之興起
曲者,古韻文之一。概言之,凡可入樂者,皆可謂之曲也。其名歷來駁雜,若唐人之謂曲,乃今之所謂詞;元之所謂詞,方為今之所謂曲也。簡言之,即起於唐宋,繼詩詞後,大備於元明之南北曲。尋常所言元曲者,即北曲,而南曲大備於明。
曲子自地域而言分「北曲」「南曲」,自形式而言分「散曲」「劇曲」今分而言之,首言南北散曲。

【北曲】
北曲之源,元人言之甚少,明人方多有論及。王世貞《曲藻》云:「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,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」。意為詞 →北曲→南曲,曲自詞來。此說為後世所宗,幾成定論,然卻非如此者。任半塘云「其所用曲調,則有越過宋詞,直祧盛唐樂曲者。」此言乃曲之真源也。唐之《敦煌雜曲子》中,筆法多有頗類元曲者。若止於文辭觀,其《醉公子》等幾與元曲無異。據今人李昌集考證,今存元曲曲牌來源有三:
1、唐宋大曲、宋詞、諸宮調。其中直接源於唐曲者有5;直接源於唐宋詞者有32,而此類多為唐之教坊曲,後沿為唐宋詞牌;源於宋詞者25,其中格律與詞同或近似者十餘隻,餘者或為宋詞孤調,或與詞之格律大異,由此亦可見曲子非源於詞;源於諸宮調者26;與上諸文體皆淵源者25。
2、源於宋雜劇(此雜劇非元雜劇,乃雜技、相撲、小歌舞等雜藝之總謂。而元「雜劇」乃是對元朝興起之戲劇專指。)教坊舞曲、宋雜曲、金院本。
3、北曲本生曲牌。此類曲牌約有60%,中有北胡俚曲若《阿納忽》《六國朝》等,有北民俗曲若《山坡羊》《窮河西》等。另有源自軍樂、酒麴、佛曲等。
自此觀之,唐曲一分而三,一入宋詞,一入教坊若宋大曲、宋雜劇、諸宮諸、金院本,一入民間若《敦煌詞》等文風者,暗流於閭巷,綿延不衰,由宋而入金元。至元,一種雜唐宋大曲、宋詞、宋雜劇、金院本、諸宮調、北胡俚曲、北民俗曲為一體之「俗樂」——元曲,橫空出世。
元曲所興乃大勢所趨,必然也,究其因概有三:
一乃深得詞力。曲雖非源於詞,而無「雅詞」則曲難興起。詞於隋唐自西域流入中原,初本言辭自然俚俗,流於民間。後為文士取之,經溫韋、李馮、歐晏等雅化,至清真而大成。南渡後,「雅風」欲烈,以至有若夢窗等個別詞章令人至今費解者。詞本燕樂,流於閭巷宴前,而歌者卻非雅士,多為伶人藝妓,如此雅詞若歌於宴前,恐令人茫然欲睡矣。其欲雅欲長,則欲難歌詠,故詞之亡,非歌法亡,實歌者亡也,是以雅詞亡而俗曲興。王世貞所云「所用胡樂,嘈雜淒緊,緩急之間,詞不能按,乃更為新聲以媚之」即此也。然其所謂新聲者,實為民間之舊聲。此自樂而言之。
其二乃藉科舉力。自胡元入主中原,不設科舉者數十年,文人進身之階為之塞,故以其才而制曲,嘲風弄月,遂北曲得白、馬、關、鄭等人力推,遂為一朝之盛。
其三藉朝代力。胡元入主中原,其樸直粗豪之風大盛,加之北地自古性情豪爽,故北曲「本色」之風遂為流傳。藉此三者,北曲大興於世,遂成我中華之一代文化。 

【南曲】
北曲之體,散曲早過劇曲,而南曲之體,則劇曲早於散曲,先有「南戲」,而後方有制散曲者。故欲言南曲,須首言南戲。南曲前身為南戲,南戲者,永嘉戲之謂,其源不可考。明·祝允明《猥言》謂「南戲出宣和(徽宗年號)之後」,徐渭《南詞敘錄》云「南戲始於宋光宗朝,永嘉人所作《趙貞女》《王魁》始首之」。今可見之南戲《張協狀元》一劇,據錢南楊考證,為南宋早期之作,而北曲之劇曲「雜劇」乃成型於散套後為金元之際,故南戲遠早過元雜劇。是以王靜安先生《宋元戲曲考》曾云「其淵源所自,或反古於元雜劇」。靜安先生此言若自劇曲論之,當為是。然若自「散曲」「劇曲」整體觀之,則未必恰當,概北曲源流可追溯至唐曲,非晚南曲。此於上之北曲已言明,不贅言。
南曲之名,始見元·鐘嗣承《錄鬼簿》之蕭德祥條,內有「(蕭德祥)凡古文俱隱括為南曲」之謂,又沈和甫條「以南北合腔,自和甫始」。南戲雖起源頗早,然大興甚晚,其因概如徐渭所云:「益以里巷歌謠,不葉宮調,故士夫罕有留意者」。由此可知,南戲初起,詞語鄙下,且不葉宮商,任意歌之,是以為士人所鄙,不得張揚,久滯於民間。而北曲由白、馬、關、鄭等力推北曲,遂天下傳唱。
南曲為文人所重,今可知最早為胡元中期之錢塘人沈和。其散套《瀟湘八景》乃為南北合腔,即南北曲混用,一南一北相間,此乃早期之文人南曲。後有蕭德祥之南戲《小孫屠》,然亦未能掀起波瀾,依舊為北曲獨擅曲壇。至元末高則成作《琵琶記》,則南戲方漸登大雅。此亦文藝之規律,民間乃文藝之源頭,然無文人介入,只可暗流於巷閭,難為精進。一旦得文士介入參與,則方可復鮮矣。
自《琵琶記》後,有《荊釵記》《白兔記》《殺狗記》《拜月亭》四劇,後人謂上四劇為元南戲四大家。而據王靜安先生考之,其可知撰人與年代者,唯「南戲之祖」之琵琶一記而已,餘者或為明人所作,或據文風推斷為元末之作。自諸文人介入後,南戲遂漸博傳於世,至明中葉後,由唐宋大曲、宋詞、唱賺、諸宮調、南地俗樂組合而成之南地「俗曲」——南曲,遂一統曲壇。

二:北曲與南曲、詞之別

【南北曲之別】
北南二曲,似同而迥然。此概源地域、語言、性情、時代各異所至。《詩經》諸國風聲情有異,南、北朝樂府各別,當世之燕齊隴越諸戲不同,皆此故也。北南二曲異同甚多,概言之,文風、格律、宮商耳。
北曲秉北地之風,尚豪放,故辭多沉雄,工篇章,以氣骨勝出。其為句,多天然妙趣,勁切雄麗。南曲承江南之氣,尚細麗,故辭多柔婉,工字句,以色澤勝出。其為句,清峭柔遠。
二曲之別非止地域習俗故,與時代亦相關。北曲初,多豪放,直率樸實,以口語、時語入句,文辭淺顯平俗,故世稱本色派。至胡元中葉,張可久、喬吉等筆走綺麗,輕俊典雅,風流華美,文采斐然,故世稱文采派。此概文人習曲既久,難免日漸騷雅。南曲初流於里巷,詞語鄙下。後,北曲南下,南風本柔婉,故明之南曲多取北曲文采之風,此亦俗久則雅之規律也。
上文風之論,本概言也。若北曲之文采一派,自元初王實甫等已見彌端,非自張可久始。而南曲亦非盡為柔婉,明時,撰散曲者分南北兩派,北派多直樸,縱書南曲亦難免其風。而南派多纖婉,撰北曲亦帶嫵媚,故目上言為概而論之可也。
格律者,詩文對仗、平仄、葉韻之謂也。此節曲家頗重之,更有嚴過詩詞者,然此間僅言北南二曲格律之別。二曲格之別最顯者,韻部、曲牌、襯字。北曲初無韻書,所葉者乃時韻,即自然之韻耳。元·泰定甲子秋,周德清撰《中原音韻》一書,後遂沿為北曲之韻。其書分19部,無入聲,平分陰陽,為北曲之韻。《中原音韻》之入聲派入法規律明顯,止派三聲,其入聲未有派入陰平者。而今韻(即普通話)亦派入陰平,故曰「入派四聲」。是以北曲平仄、韻部,皆無入聲說。
南曲久無韻書,以江浙之音為是。明·洪武八年,樂韶鳳等奉旨編成《洪武正韻》一書。其分為陰聲韻、陽聲韻22部,入聲十部,共32部,保留全濁聲母,能代表南方時音,故凡作南曲者,幾皆宗之。其間或有南曲從《中原音韻》者,然終為少數。是以南曲平仄、韻部,皆保留入聲法。緣其板式不同,故南北二曲之襯字亦有別。北曲襯字頗多,雜劇尤甚,多過正文者亦非寡數。南曲則少襯字,所謂「襯不過三」,此亦可目之一別也。
北南曲牌各異,《康熙曲譜》載北曲譜凡四卷,南曲譜凡八卷,各不相雜。然北南曲亦有同名曲牌如《耍孩兒》者,北曲九句,套曲。南曲七句,過曲。故慣例,凡南曲應標「南」字如「南中呂」,以區別北曲,北曲勿用標注,直書「中呂」「正宮」可也。另,元未又有套數兼用北南曲牌成「南北合套」者,此套數須逐一標明南北。而除卻「南北合套」,通常南北曲做套數時,不能混用。
宮商律呂之別乃歌法,北曲宮調者十二,南曲為九宮十三調。明·魏良輔《曲律》云:「北曲字多而調促,促處見筋,故詞情多而聲情少;南曲字少而調緩,緩處見眼,故詞情少而聲情多。北力在絃索,宜和歌,故氣易粗;南力在磨調,宜獨奏,故氣易弱」。北曲用七音階,聲遒勁樸實,以絃樂伴奏;南曲用五音階,聲柔緩婉轉,以簫笛伴奏。另有北曲之戲曲稱「雜劇」,南曲之戲曲名「傳戲」等。

三、
自樂論之,詞曲皆詠依聲,同體而異形。自源論之,詞為西域來,曲雖源於唐時,然後多借胡力,興於胡元,皆非本土。至今,又皆成格律詩之變體。
雖詞曲相同甚多,然筆法迥然,各有聲情。任半塘《詞曲通義·性質》云:「詞靜而曲動;詞斂而曲放;詞縱而曲橫;詞深而曲廣;詞內旋而曲外旋;詞陰柔而曲剛陽;詞以婉約為主,別體則為豪放;曲則以豪放為主,別體則為婉約;詞尚意內言外;曲意為言外而意亦外--此詞曲精神之所異,亦即性質之所異也。」半塘先生所云,誠要言不繁也。今以其言為綱,概而論之。

一:雅俗
詞原俗,後藉歷代文人共推,終至文雅。雖耆卿、少游、山谷、無咎乃至清真亦有俚語,然終為少數,故人多稱之為「雅詞」。玉田《詞源》云:「詞欲雅而正,志之所之。一為情所役,則失其雅正之音」。沈伯時《樂府指迷》亦云:「清真最為知音,且無一點市井氣」。故清·朱彝尊倡「醇雅」,選編《詞綜》而張其說。至於易安《詞論》稱耆卿「詞語塵下」,晏元獻斥耆卿,東坡諷少游,法秀譏山谷,皆此意也。
曲尚俗,最忌文雅,文雅之曲人譏為「濃鹽赤醬。徐渭《南詞敘錄》云:「夫曲本取於感人之心,歌之使奴童、婦人皆喻乃為得體」。故王靜安先生《宋元戲曲史》有云:「獨元曲以許用襯字故,輒以許多俗語,或以自然之聲音形容之,此自古文學上所未有」。靜安先生所云自古未有亦非恰當,若俗語之用,《敦煌詞》中甚多,且古樂府中亦非寡數。而襯字亦非曲獨有,前有《敦煌詞》,後有李易安等詞皆可見襯字,不過所襯字數頗寡而已。然靜安先生此語卻道出曲之特色,曲子甚至於視能否熟用俗語,來查測其是否本色之法。
雖曲之俗幾無禁忌,然亦非無法度者。王驥德《曲律》云:「著不得一太文字,又著不得一張打油語,須以俗為雅」。此誠佳言也。餘者若李漁之「雅人俗子,同聞共見」。周德清之「太文則迂,不文則俗,要文而不文,俗而不俗,要聳觀,又聳聽」。此皆言曲須雅俗共賞,「善戲謔兮,不為虐兮」之特色筆法。

二:直曲
 詞筆尚曲,忌直露,正所謂千曲萬折以赴,縱豪放詞亦不宜粗曠。劉過之《沁園春》「鬥酒彘肩」詞,後人譏為叫囂。此言雖刻薄,亦非過論。故劉熙載《藝概》云:「一轉一深,一深一妙,此騷之味,倚聲家得之」。江順詒《詞學集成》亦云:「有韻之文,以詞為極,作詞者著一粗豪不得,讀詞者著一浮燥不得,夫至千曲萬折以赴」。陳廷焯《白雨齋詞話》亦云:「尚一直說去不留餘地,雖極工巧之致,識者終笑其淺」。此皆言詞須以曲行筆,以折佈局,方為佳篇。
曲則最忌曲筆,雖名「曲」,實直也,可謂之率真。李漁《閒情偶記》云:「《牡丹亭》之《尋夢》《驚夢》雖佳,猶是今曲,非元曲也……『良辰美景奈何天』等語,字字俱費經營,字字俱欠明爽,此等妙語,止可作文字觀,不可作傳奇觀也」。故王驥德云:「曲則惟吾意之欲至,口之欲宣,縱橫出入而無不可也。故吾謂快人情者,要毋過於曲也」。姚華《曲海一勺》亦云:「取材不拘,放言無忌」。然曲法雖尚直,卻忌淡如白水。徐大椿《樂府傳聲·元曲家門》曾云:「直必有味,俚必有實情,顯必有深意」。故曲之淺直,似易實難,頗俱古風之旨。一味淡中求淡,淺中求淺,亦非曲之旨也。

三:巧拙 
詞之巧,或有過於詩,然卻忌纖巧,清時詞論大興,諸家蜂起。若劉熙載之「含蓄」,譚獻之「柔厚」,馮煦之「幽澀」,陳廷焯之「沉鬱」,況周頤之「重、拙、大」等說,皆言乎此也。浙西派之未流詞僅涉剽滑,尚未及纖巧,已為常州派所譏,餘者勿論焉。 
曲則重巧,即所謂「尖新」也。李漁曾云:「纖巧二字,行文大忌,處處皆然,獨不忌傳奇一種……纖巧二字,為文人鄙*已久,言之似不中聽,易之尖新二字……尤物足以移人,尖新二字,即文中之尤物也」。王驥德《曲律》亦云「他人用拙,吾獨用巧」。此於周德清《中原音韻.作詞十法》之「細膩俊美」同理。雖曲尚巧,且有「短柱「獨木橋」等巧體,(詞家黃山谷等曾偶為之,然遊戲耳,不足為訓。)然亦非無章法者。《曲律》云:「要極新,又要極熟;要極奇,又要極穩。」故新杜撰,奇不可搜典,恰如李漁所云「其句則采街談巷議,即有偶涉詩書,亦系耳根聽熟之語,舌頭調慣之文,實與街談巷議無別者。」 

四:賦比興 
此詩之六義,詞曲各取而用之。詞尚比興,曲多賦比,各有其別。沈祥龍云「詞比興多於賦」,江順詒亦云:「詞深於興,則覺詞異而情同,事淺而情深」。故常州諸家所重之寄托,亦此比興法門也。若張惠言之「比興寄托」,周濟之「非寄托不入,專寄托不出,求有寄托無寄托」,劉熙載之「含蓄寄托」,謝章鋌之「性情寄托」,譚獻之「柔厚寄托」,陳廷焯之「比興寄托」,況周頤之「性靈寄托」,無一不比興之旨也,是以常州一派幾無一人不言寄托。 
曲則多賦比,少興體。詞雖亦見用賦筆,然多則臃雜,而卻為曲家常用。蓋曲終未脫台榭,歌者欲言明一事,須令聽者易曉,故賦比易明而興筆多隱也。是以《曲概》云「曲如賦」即此理。《文心雕龍‧詮賦》云:「賦者,鋪也。」乃言鋪陳排比為「賦」之筆法。曲之賦筆多共比合用,常以比為賦,或用奇比詭喻,聳觀聳聽。或用博比,借賦鋪陳,興怪離奇,令人驚歎。而興曲中則少用,偶用,亦於文中點明所興何物,所興何事,與詞之但見顰娥眉,不知心恨誰」大不相同。 

五:言情 
詞雅化後,「思無邪」「發乎情,止乎理。」遂成核心,李易安《詞論》稱耆卿詞語塵下即緣於此也。後劉熙載之「三品」說,王靜安論清真之「若*婦之不貞」,皆本於此。故詞之情多含蓄,用語斂而靜,其情亦朦朧綽約,其人則為「無言獨上西樓」之繡閣麗人,縱為歌妓人,亦使人不覺其俗。且多為相思,少言相會,蓋相見則其景難狀。雖亦有小晏「剩把銀釭照」,清真「不如休去,直是少人行」等把握甚佳,然後人論清真此詞曰「若耆卿等如何收的住」。可見言情須收的住,方為詞之妙法。 
曲未經雅化,或曰未經全雅化,加之北人多爽直,故曲中多潑辣直率。又多為代言體,必言辭極肖方佳。尤其劇曲,若西子言若翼德,則真令人噴飯矣。故須捨我而狀他,迥然於詞之「詞中有我」。且多直書其情,少介於景。《曲律》云:「作閨情曲而多言及景語,吾知其窘矣。……何暇及眼前與我相二之花鳥煙雲,俾掩我真情,混我寸管哉」。李漁亦云曲當「捨景言情」,方可「念不旁分,妙理自出」。正如李開先《市井艷詞序》所云:「語意則直出肺腑,不加雕刻,俱男女相與之情,以其情尤足以感人也」。故曲之情須淋漓盡致,肆意暢言,方能「曲盡人意」。 

六:餘論 
詞曲之別尚多,若任半塘所云「詞多縱而深,曲則橫而廣。」此蓋脫胎於王靜安之「詩之境闊,詞之言長。」故詞多為層層深入,如繭抽絲方顯其妙處。而曲則類乎詩法,廣而博之,若戰國之策士,旁徵博引,極盡其能,然終不離其根。其鋪陳又若漢之大賦,卻又少大賦之古奧怪異,與賦同理而異形。詞忌油滑,一涉其風,則難入品。曲則多插科打渾,詼諧滑稽,於輕佻中透辛酸,放蕩中見真情,行筆須有「蛤蜊味」方見妙處。正如何良俊《四友齋曲話》所云「說尋常話,略帶訕語」。 
詞曲之別尚多,然難做盡言。《易》曰:「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」,大哉斯言。故上之言亦為概論,乃昔日剪裁諸籍及筆錄而成,未可深究也。余恆云:「詩詞曲之別無他,味道耳。」此須自悟之,久讀則其別自見。若欲片語言明,無異於膠柱鼓瑟,不亦愚哉。

七、曲牌分類
1、釋名
曲牌者,曲子之名稱也,若詞之調名《念奴嬌》、《水調歌頭》之屬。 曲牌之來歷,上文已簡述,有源於宋詞者,有本生曲牌者,有源於諸宮調者等。一牌形成,則可視為其歌法已定型,伶人則可據此而歌之。於案頭(或舞台)之諸文人而言,則可據此而填曲。對今人而言,曲子多留諸於案頭,故,無曲牌,則所書無據可查,使人茫然矣。《尚書‧舜典》云:「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合聲。」是以自《詩三百》始,乃先有文辭,而後有樂律。而曲類詞,先有樂律,人據樂律而填詞,故,可名曰「永依聲」。「填詞」所依之本,既「曲牌」也。
2、曲牌分類:
曲牌分類頗龐雜,分小令、散套、雜套具可用者,散套、雜套具可用者,小令專用者,散套專用者,雜套專用者五類。若[正宮‧叨叨令]者,小令可用之、散套可用之、雜劇套數亦可用之。[正宮‧端正好]者,小令不可以用之,惟散套、雜套可用。[正宮‧鸚鵡曲]惟小令可用之,套數禁用。[正宮‧菩薩蠻]惟散套可用,[正宮‧窮河西]惟雜劇套數可用。餘者尚有「小令、散套」具可用者、「小令、雜套」具可用者,緣其牌數寡,不另分類,附註於曲牌後。其各曲牌分類如下:

小令、散套、雜套具可用者:
黃鐘宮:[出隊子][節節高][者剌古]
正宮:[叨叨令][塞鴻秋][脫布衫][小梁州][醉太平][白鶴子][雙鴛鴦]
仙呂宮:[寄生草][游四門][後庭花][醉扶歸][醉中天][憶王孫][一半兒][四季花][六遍][青哥兒]
南呂宮:[罵玉郎][感皇恩][採茶歌][四塊玉]
中呂:[迎仙客][上小樓][快活三][朝天子][四邊靜][滿庭芳][紅繡鞋][醉高歌][十二月][堯民歌][喜春來][山坡羊][普天樂]
大石調:[念奴嬌]
商調:[梧葉兒]
越調:[小桃紅][天淨沙][寨兒令][黃薔薇][慶元貞]
雙調:[駐馬聽][沉醉東風][得勝令][折桂令][碧玉簫][清江引][步步嬌][落梅風][慶宣和][水仙子][慶東原][沽美酒][太平令][撥不斷][阿納忽][風入松][一錠銀][胡十八][對玉環][殿前歡]

散套、雜套具可用者:
黃鐘宮:[醉花陰][喜遷鶯][刮地風][四門子][古水仙子][寨兒令](不同於越調之[寨兒令])[神杖兒]
正宮:[端正好][滾繡球][倘秀才][呆骨朵][伴讀書][笑和尚][芙蓉花][六遍][貨郎兒][轉調貨郎兒]
仙呂宮:[賞花時][八聲甘州][點絳唇][混江龍][油葫蘆][天下樂][哪吒令][鵲踏枝][村裡迓鼓][元和令][上馬嬌][勝葫蘆][柳葉兒][六序][金盞兒][雁兒][穿窗月][上京馬]
南呂宮:[一枝花][梁州第七][牧羊關][玄鶴鳴][烏夜啼][賀新郎][草池春][紅芍葯][菩薩梁州][梧桐樹][玉交枝][鵪鶉兒]
中呂宮:[粉蝶兒][醉春風][叫聲][石榴花][斗鵪鶉][鮑老兒][古鮑老][紅芍葯][剔銀燈][蔓青菜][柳青娘][道和]
大石調:[六國朝][卜金錢][歸塞北][雁過南樓][喜秋風][怨別離][淨瓶兒][好觀音][催花樂][青杏子]
般涉調:[哨遍][耍孩兒]
商調:[集賢賓][逍遙樂][掛金索][金菊香][醋葫蘆][雙雁兒][賀聖朝][鳳鸞吟][涼亭樂]
越調:[斗鵪鶉][紫花兒序][金蕉葉][調笑令][禿廝兒][聖藥王][麻郎兒][絡絲娘][東原樂][綿搭序][拙魯速][鬼三台][耍三台][雪裡梅][青山口][梅花引]
雙調:[新水令][雁兒落][喬牌兒][滴滴金][錦上花][攪琵琶][喬木查][夜行船][掛玉鉤][掛玉鉤序][川撥棹][七兄弟][梅花酒][收江南][亂柳葉][豆葉黃][早鄉詞][石竹子][山石榴][醉娘子][相公愛][小拜門][慢金盞][大拜門][也不羅][小喜人心][風流體][忽都白][倘兀歹][荊山玉][竹枝歌][牡丹春][月上海棠]

小令獨用者:
黃鐘宮:[晝夜樂][紅衲襖][賀聖朝]
正宮:[鸚鵡曲][甘草子][漢東山]
仙呂宮:[錦橙梅][三番玉樓人][太常引]
中呂:[四換頭][攤破喜春來]
大石調:[初生月兒][陽關三迭]
小石調:[青杏兒][天上謠]
商調:[百字知秋令][青天樂][大德樂][快活年][新時令][十棒鼓][祆神急][楚天遙][播海令][青玉案][皂旗兒][枳郎兒][華嚴贊][山丹花][魚游春水][驟雨打新荷][河西六娘子]

散套獨用者:
黃鐘宮:[刮地風犯][六令][九條龍][侍香金童][降黃龍袞][文如錦][女冠子][願成雙]
正宮:[菩薩蠻][月照庭]
仙呂宮:[大安樂][綠窗愁][祆神急](不同於雙調之[祆神急])[六令]
中呂宮:[鮑老三台袞][酥棗兒][賣花聲](亦可做小令,緣其數寡,附於此。下同。)
大石調:[蒙童兒][催拍子][荼蘼香][驀山溪][女冠子][鷓鴣天][還京樂]
小石調:[惱煞人][伊州遍]
般涉調:[麻婆子][牆頭花][急曲子]
商調:[定風波][二郎神][玉抱肚][水仙子][浪來裡][高過浪來裡][滿堂紅](後一曲可做小令)
越調:[南鄉子]
雙調:[駐馬聽近][掛搭沽序][大喜人心][行香子][天仙子][蝶戀花][金娥神曲][醉春風][間金四塊玉][減字木蘭花][朝元樂][沙子兒攤破清江引][海天晴][一機錦][好精神][動相思][二犯白苧歌][秋江送](後一曲可做小令)

雜套獨用者:
正宮:[蠻姑兒][窮河西]
仙呂宮:[端正好][三犯後庭花][玉花秋]
南呂:[干荷葉][金字經](上二曲可做小令)
中呂:[賀聖朝][鬼三台][播海令][古竹馬][喬捉蛇][齊天樂][紅衫兒](後三曲可做小令)
大石調:[憨貨郎]
商調:[上京馬][賢聖吉][望遠行](後一曲可做小令)
越調:[酒旗兒][眉兒彎][送遠行][古竹馬][憑欄人](後一曲可做小令)
雙調:[小將軍][小陽關][楚天秋][鎮江回][五供養][眉兒彎][慶豐年][秋蓮曲][一緺二麻][搗練子][大德歌][春閨怨][殿前喜][得勝樂](後五曲可做小令)

轉貼自 網絡曲子老手  雲起 兄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轉】散曲、雜劇、套曲、小令
散曲

是一種同音樂結合的長短句歌詞,經過長期醞釀,到宋金時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間流行的曲詞,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樂曲的侵入並與中原正樂融合,導致傳統的詞和詞曲不能在適應新的音樂形式,於是逐步形成了一種新的詩歌形式。可以說散曲的興起和詞的衰退幾乎是同時的。金元時在北方起源,故散曲又稱北曲。它包括小令、套數和介於兩者之間的帶過曲等幾種主要形式。散曲從結構上可分為:小令,中調,長調。
  散曲之所以稱為「散」,是與元雜劇的整套劇曲相對而言的。如果作家純以曲體抒情,與科白情節無關的話,就是「散」。他是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文體。其特性有三點:一是他在語言方面,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,又吸收了口語自由靈活的特點,因此往往會呈現口語化以及曲體某一部分音節散漫化的狀態。二是在藝術表現方面,他比近體詩和詞更多的採用「賦」的方式,加以鋪陳敘述。
  三是散曲的押韻比較靈活,可以平仄通壓,句中還可以襯字。北曲襯字可多可少,南曲有「襯不過三」的說法。襯字,明顯的具有口語化,俚語化,並使曲意明朗活潑,窮形盡相的作用。

雜劇

1 就其音樂風格來說,前代曲家一致認為它具有濃郁的剛健雄渾的風格色彩。這種音樂風格的形成又與以下所舉曲調構成諸因素密切相關。用七聲音階,多四度以上的上下跳進,並有其常用的特性音調,形成高下跌宕的旋律特點。這和北方語言的聲調、語調有關。劇詞用韻以北方語音為準,分平、上、去三聲(入聲分別並入這三聲),每折為一套曲,其所用曲牌均用一韻。它的節奏質樸緊促,具有「促處見筋」的效果。句間靈活自由地加用襯字;句尾常使用底板,以增強唱腔的動勢。
  此外,字多腔少的詞曲結合形式易於突出詞情。由於這些因素的綜合運用,形成它閃賺頓挫的唱腔特點。它的板式比較自由,板數無定,下板的位置也不固定。節拍有散板、一眼一板、三眼一板3種,其速度相對較南曲為快。
  2 曲式結構——曲牌和曲牌聯套(套數)。元雜劇一般由4折1楔構成,每折用1套曲,一劇有4大套曲,以體現音樂結構與戲劇結構的一致性。其曲式結構複雜嚴謹,主體部分的曲牌基本上有3種形式:即不同曲牌相聯接的纏令形式;兩種曲牌交互聯接的纏達形式和同一曲牌變化反覆的麼篇形式。這些形式在具體按腔時容許有所變通。
  3 宮調運用。元燕南芝庵的《唱論》有十七宮調之說。稍後的周德清則說宮調「一十有二」。而今存元雜劇本中標明曲牌所屬宮調,只有五宮四調,即正宮、中呂宮、南呂宮、仙呂宮、黃鐘宮、大石調、雙調、商調、越調等9種宮調。元雜劇一戲4折、每折各用一宮調(楔子同於其前、後折)。根據現存北曲曲譜來看,宮調分類的意義並不在調高和調式方面。套數的類別確實是稱做宮調。這種「宮調」分類,仍具有規範同類曲譜相近的調域和大致的音域,或表示有同類曲譜存在著共有的某些特性音調的性質,因此能為創造新腔或利用原有曲牌並為實際演唱提供方便。借宮和犯調等突破宮調規範的新的手法,也使曲牌的表現力得到豐富、擴展。
  4 演唱形式和演唱藝術。元雜劇受諸宮調的影響,其全劇或1折,由主要角色主唱,有比較集中的大段唱腔,以刻畫主要人物或敘述事件。除主唱者外,其他角色一般只有賓白。其結果,一方面固然可以充分發揮歌唱藝術在戲曲中的作用,提高主唱者的演唱水平;但另一方面,次要角色在演唱上得不到應有的發揮,也限制了同主要角色的情感交流。因此,後來的劇本也為次要角色安排一些唱腔。
  關於雜劇的演唱藝術,如歌唱方法、格調、節奏、歌聲、聲韻等方面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在元燕南芝庵著《唱論》一書中有比較簡賅的記述。
  5 器樂伴奏。不少人認為北曲的主要伴奏樂器為絃索,但從現在遺存的典箱、壁畫、磚雕中所見卻只有笛(或有篳篥)、鼓、板,大致同於唐之鼓架部及宋教坊四部中的鼓笛部。因此,有人認為戲曲唱腔伴奏加用箏、琵琶、三弦等絃樂器是較後的事。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。

套曲

戲曲音樂名詞。 樂曲結構名。 若干樂曲成套的組合。 中西音樂均有套曲形式, 但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。 在我國傳統音樂中, 套曲是大型曲式的主要形式。 連曲體的套曲被稱為套數。 即由同一宮調或同一笛式的若干曲牌相連成套, 有起有訖。 借用其它宮調的稱為借宮或犯調。 南北曲分別組套, 但也另有南北合套形式。 散曲的套數又稱散套。 板腔體的套數則被稱為成套唱腔, 一般均為同一腔系的各種板式聯綴組成。 傳統套曲的顯著特點, 是遵循節拍,速度上的散——慢——中——快——散, 構成漸層發展的結構模式。

小令

 一、尋常小令:指單闋之曲,為曲中至簡者,與詩一首、詞一闋相當。如黃鐘節節高、賀聖朝。
  二、摘調小令:指從套曲中摘出之曲調,有如詞中之摘遍,所摘之調必是套中精粹者。如中原音韻作詞十法所附定格四十首中之「雁兒落帶得勝令」,題下注一「摘」字即是。
  三、帶過曲:即作者填一調畢,意猶未盡,再續拈一他調或二他調,而其間音律又適能銜接。北帶北如正官脫布衫帶小梁州,南呂罵玉郎帶感皇恩、採茶歌,南帶南如雙調朝元歌帶朝元令,南北兼帶如南中呂紅繡鞋帶北紅繡鞋。
  四、集曲:即集合數調之美聲而腔板可以銜接者次為一新曲,此南曲為盛。如仙呂九迴腸乃集解三酲首至七、三學士首至合、急三槍四至末而成。另一種集曲乃以一曲保留百尾而犯以他調,此亦南曲為盛,如仙呂二犯桂枝香乃合桂枝香首至四、四季花四至合、皂羅袍五至八、桂枝香九至末而成。(曾永義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元曲曲譜

曲,是要配合音樂來歌唱,是屬於口頭文學,故對聲韻、平仄的要求,是從歌唱的需要出發的。一般來講,曲的每句未一字,尤其是用為韻腳的時候,其聲調常是固定的,同時,曲的末句對聲韻、平仄的要求也是較嚴格的。不但要求分平仄,而且有時還要「平分陰陽,仄分上去」。王力《漢語詩律學》指出:『一般地說,曲的每句(不管它是不是末句)的末一字的聲調總是固定的,尤其是當它被用為韻腳的時候』。曲為詞余,因此,曲之句式,對仗,曲禁,習者自審之。
1本曲譜選自唐圭章《元人小令格律》和徐沁君《元北曲簡譜》,北曲小令體48支曲牌。
2每一曲牌,只列常用體式曲譜,每曲略加說明。曲譜之曲文襯字用括號,曲牌只就正字立說。曲譜格律只舉最常用小令為主,列曲文,以供學習,欣賞。
3本譜聲律以【中原音韻】標聲為準。
4本譜字旁標四聲和韻葉。為使曲譜簡明起見,設置有關符號羅列如下:
○:平聲。陰平、陽平           ●:仄聲。含上、去、入聲。
上:上聲         ⊥;宜上聲      
去:去聲        ∠:宜去聲
Λ:入聲。
◎:本仄可平者。             ⊙:本平可仄者。
■:本平可上者。    □:本上可平者。    ▲:

(一)目錄
【黃鐘 人月園】【黃鐘 紅衲襖】
【正宮 脫布衫】【正宮 小梁州】【正宮 黑漆弩】【正宮 醉太平】【正宮 叨叨令】
【正宮 塞鴻秋】
【仙呂 醉中天】【仙呂 一半兒】【仙呂 後庭花】【仙呂 寄生草】
【南呂 四塊玉】【南呂金字經】【南呂 罵玉郎】【南呂 感皇恩】【南呂 採茶歌】
【中呂 迎仙客】【中呂 上小樓】【中呂 朝天子】【中呂 滿庭芳】 【中呂紅繡鞋】
【中呂 普天樂】【中呂 喜春來】【中呂 賣花聲】【中呂 山坡羊】 【中呂 十二月】
【中呂 堯民歌】
【越調 小桃紅】【越調 天淨沙】【越調 寨兒令】【越調 憑闌人】【越調 黃薔薇】
【越調 慶元貞】
【雙調 沉醉東風】【雙調 雁兒落】【雙調 得勝令】【雙調 折桂令】【雙調清江引】  
【雙調 步步嬌】【雙調 落梅風】【雙調 水仙子】【雙調 慶東原】【雙調 拔不斷】
【雙調 殿前歡】【雙調 慶宣和】【雙調 碧玉簫】  
【商調 梧葉兒】

【黃鐘 人月園】
小令用。有[篇]換頭,須連用。全同宋詞。首二句為律句,第三、四句或四、五句多對仗,[篇]第一、二句或第二、三句、第五、六句亦多對仗。
【曲 譜】徐再思

江皋樓觀前朝寺,秋色入秦淮。    敗垣芳草, 空廊落葉深砌蒼苔。        [篇]
⊙○⊙●○○去,⊙●●○○(韻)◎○○●,⊙○◎●,⊙●○○(韻)

遠人南去, 夕陽西下, 江水東來。    木蘭花在。           山僧試問, 知為誰開。
◎○⊙●,●○⊙●,⊙●○○(韻)●○⊙●(韻 可不葉)⊙○◎●,⊙●○○(韻)

【紅衲襖】
小令用。又名[紅錦袍]。與南曲不盡同。詠人時,曲首多襯「那老子」三字,抑或其例。二、三句可對仗。
【曲 譜】徐再思
(那老子)愛清閒主意別,(釣)桐江江上雪。(泛)桐江江上月。   
    ◎○⊙●●○(韻) ⊙○○●上(韻) ⊙○○●去(韻)

君王想念者。     宣到鳳凰闕。(想著)七里漁灘,(將著)一鉤香餌,     
⊙○●●◎(韻) ⊙●●○■(韻)   ■○○●,      ■○○●,

(望著) 富春山歸去也。
         ●⊙○○去上(韻)

【脫布衫】
小令兼用。亦入[中呂]。同諸宮調。每句上三字「×××」以用仄平平為宜。[脫布衫]帶[小梁州]合為帶過曲。
第一、二句對仗,三、四句可對仗。
【曲 譜】張擇

草堂中夏日偏宜,    正流金鑠石天氣。         素馨花一枝玉質,
●○○●ㄙ○○(韻)●○○⊥○○去(韻可平)●○○⊥○ㄙ⊥(韻)

白蓮藕樣彎瓊臂。

○○●●○○去(韻)

【小梁州】
小令兼用。亦入[中呂]、[南調]。有[篇]換頭,須連用。諸宮調《梁州》略同。
【曲 譜】貫雲石
芙蓉映水菊花黃,    滿目秋光。    枯荷葉底鷺鷥藏,    金風蕩,
⊙○◎●⊥○○(韻)◎ㄙ○○(韻)⊙○ㄙ●●○○(韻)○○●(韻)

飄動桂枝香。  【】雷峰塔畔登高望,    見錢塘一派長江。
⊙●●○○(韻)    ⊙○⊥●○○去(韻)●○○ㄙ●○○(韻)

湖水清,江潮漾,    天邊斜月,新雁兩三行。
⊙●○,○○去(韻)○○○ㄙ,⊙●●○○(韻)

【鸚鵡曲】
小令用。又名[黑漆弩]、[學士吟]。有[篇]換頭,須連用。   
【曲 譜】白 賁
儂家鸚鵡洲邊住,    是個不識字漁父。    浪花中一葉扁舟,睡煞江南煙雨。【篇】
○○⊙●○○去(韻)◎●⊥⊥●○上(韻)●○○⊥ㄙ○○,●⊥○○○上(韻)

覺來時滿眼青山,抖擻綠蓑歸去,    算從前錯怨天公,甚也有安排我處。
●○○◎●○○,●●ㄙ○○去(韻)●○○●●○○,去上●○○上去(韻)

【醉太平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凌波曲]。亦入[仙呂]、[中呂]。首兩句須對,五、六、七三句鼎足對。宋詞、南曲不同。  
【曲 譜】張可久

金華洞冷。     鐵笛風生。    尋真何處寄閒情。(小)桃源夢境。
○○●■(韻),⊥●○○(韻)⊙○⊙●●○○(韻) ⊙○●■(韻)

數枝黃菊勾詩興。    一川紅葉迷仙徑。    四山白月共秋聲。    詩翁醉醒。
◎○⊙⊥○○去(韻)⊥○⊙ㄙ○○去(韻)◎○●ㄙ●○○(韻)⊙○去■(韻)

【叨叨令】
小令兼用。前四句多作對句。五、六兩句疊,「也麼哥」是定格。通體都葉去聲。有得字體,疊字須用平聲。前四句多對仗。
【曲 譜】鄧玉賓
白雲深處青山下,   茅庵草舍無冬夏,   閒來幾句漁樵話,    困來一枕葫蘆架。 
⊙○⊙●○○去(韻)⊙○◎●○○去(韻)⊙○◎●○○去(韻)◎○◎●○○去(韻)。

(你)省得也麼哥,(你)省得也麼哥,(煞強如)風波千丈擔驚怕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◎□●○○,      ◎□●○○,          ⊙○⊙●○○去(韻)。

【塞鴻秋】
小令兼用。亦入[仙呂]、[中呂]。與[叨叨令]相同,唯五、六兩句此作五字句。第五、六句對仗,第四、五、七句之第三、第四字,宜用「去上」。
【曲 譜】張可久
斷橋流水西林渡      暗香疏影梅花路      蹇驢破帽登山去(韻)   
◎○⊙●○○去(韻)◎○⊙●○○去(韻)◎○◎●○○去(韻)

夕陽古寺題詩處 ,   樹頭啼翠禽,         水面飛白鷺,    傷心和靖先生墓 。   
○○◎●○○去(韻)◎○⊙●⊙(可葉韻)◎●○○去(韻)⊙○⊙●○○去(韻)

【醉中天】
小令兼用。亦入[越調]、[雙調]。前五句與[醉扶歸]同,常互相誤題。 
【曲 譜】白樸
疑是楊妃在,    怎脫馬嵬災。    曾與明皇捧硯來,    美臉風流殺。
⊙●○○●(韻)◎⊥●○○(韻)⊙●○○◎●○(韻)◎●○○ㄙ(韻)

叵奈揮毫李白,     覷著嬌態(灑)松煙點破桃腮。  
◎●○○●□(韻),●○○●(韻)○○◎●○○(韻)。

【一半兒】
小令兼用。即[憶王孫],末句定格嵌入兩個「一半兒」。曲中多用此格,用[憶王孫]整個甚少。   
【曲 譜】陳克明(查德卿)
自將楊柳品題人,     笑拈花枝比較春,   輸與海棠三四分。
◎○⊙●●○○(韻)◎●○○◎去□(韻)⊙●◎○○去□(韻)。

再偷勻,     一半兒胭脂一半兒粉。
●○○(韻)       ○○      ■(韻)

【後庭花】
小令兼用。亦入[商調]。小令第一句必葉韻,套數可不葉;第六句反是。小令不能增句。增句在末句後,先將末句五字改作六字折腰句,增句即照作,句數多少不拘,須每句葉平韻。小令均用平韻。與詞牌異。  
【曲 譜】呂止庵
功名覽鏡看,    悲歌把劍彈。    心事魚緣木,      前程羝觸藩。
⊙○◎●○(韻)◎○⊙●○(韻)⊙ㄙ○○●(可葉)○○◎●○(韻)

世途艱,    一聲長歎,      滿天星斗寒。
●○○(韻)⊙○○去(可葉)○○○●○(韻)

【寄生草】
小令兼用。亦入[商調]。首末兩句對,中間三句須作鼎足對。首二句多變為五字句或六字折腰句。整齊勻稱,是本曲特點。   
【曲 譜】無名氏
枯荷底,       宿鷺絲。   玉簪香惹蝴蝶翅。    長空雁寫斜行字。
○○●(可葉)⊥●○(韻)◎○⊙●○○去(韻)⊙○◎●○○去(韻)

玉溝紅葉題傳示。    東籬陶令酒初醒,西風了卻黃花事。
◎○⊙ㄙ○○去(韻)⊙○⊙●●○○,⊙○◎⊥○○去(韻)

【四塊玉】
小令兼用。   
【曲 譜】馬致遠
佐國心,      拿雲手,    命裡無時莫剛求。    隨時過遣休生受。
◎⊥○(可葉)○○⊥(韻)⊥●○○●○○(韻)◎○◎⊥○○去(韻)

幾葉綿,      一片綢,    暖後休。
⊙●○(可葉)◎●○(韻)⊙去□(韻)

【金字經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閱金經]、[西番經]。亦入[雙調]。小令用者多,用入[雙調]聯套只一見。   
【曲 譜】貫雲石
淚濺描金袖,      不知心為誰?    芳草萎萎人未歸。    期,
●●○○●(可葉)⊥○○●○(韻)⊙●○○⊙●○(韻)○(韻)

一春魚雁稀。    人憔悴,    愁堆八字眉。
◎○⊙●○(韻)○○●(韻)⊙○◎●○(韻)

【罵玉郎】
又名[瑤華令]。與南曲不同。入散套。本曲帶[感皇恩]、[採茶歌]合為帶過曲,多用於小令,不能單用一曲。套數中亦須連用。  
【曲譜】鐘嗣成
長江有盡愁無盡,(空)目斷楚天雲。
○○●●○○去(韻)  ●●○○(韻)

人來得紙真實信,    親手開,     在意讀,      從頭認。
⊙○⊥●○○去(韻)○●○(可葉)◎●○(可葉)○○去(韻)

【感皇恩】
不能單用。宋詞、諸宮調不同。  
【曲譜】鐘嗣成
織錦回文,   帶草連真。     意誠實,      心想念,      話慇勤。
⊥●○○(韻)◎●○○(韻)●○○(可葉)○◎●(可葉)●○○(韻)

佳期未准,           愁黛常頻,    怨青春。           捱白晝,      怕黃昏。
⊙○●●(韻 可不葉)⊙●○○(韻)●⊙○(韻可不葉)○○●(可葉)●○○(韻)

【採茶歌】
不能單用。又名[楚江秋]。 
【曲譜】鐘嗣成
敘寒溫,    問原因,    斷腸人寄斷腸人。    錦字香沾新淚粉,
●○○(韻)●○○(韻)◎○⊙●●○○(韻)◎●○○○●■(韻 可不葉)  

彩箋紅漬舊啼痕。
◎○⊙⊥●○○(韻)

【中呂 迎仙客】
小令兼用。諸宮調同。南曲略同。亦入[正宮]。   
【曲 譜】李致遠
吹落紅,    楝花風,    深院垂楊輕霧中。         小窗前,
⊙ㄙ⊙(韻)●○○(韻)⊙●⊙○○●○(韻 可仄)●○○(可葉),

停繡工。    簾幕重重,    不鎖相思夢。
⊙●⊙(韻)⊙ㄙ○○(韻)◎●○○去(韻)

【上小樓】
小令兼用。亦入[正宮]。有[篇]換頭,小令不用,套數宜用。   
【曲 譜】張可久
寒潭玉龍,    仙山麼鳳。    春斷南枝,人在西樓,笛怨東風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○○ㄙ⊙(韻)○○○去(韻)○●○○,○●○○,○●○○(韻)

曲未終,     酒不空,    羅浮仙夢。    月黃昏暗香浮動。
⊥●□(韻),◎⊥□(韻)○○○去(韻)ㄙ○⊙●○○去(韻)


【朝天子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謁金門]、[朝天曲]。亦入[正宮]、[雙調]。兩字句可重韻。
【曲 譜】張可久
寺前,    洞天,    粉黛圍屏面。    隔溪疑是武陵源。     
●□(韻)●□(韻)◎●○○去(韻)⊥○⊙●●⊙○(韻),

樹影參差見,    石屋金仙,           崖阿碧蘚。    濕雲飛硯邊,
◎●○○去(韻)○⊥○○(韻可不葉)⊙○△◎(韻)⊥○⊙●□(韻)

冷泉,    看猿,     搖落梅花片。
●□(韻)●□(韻)⊙ㄙ○○去(韻)

【滿庭芳】
小令專用。又名[滿庭霜]。亦入[正宮]、[仙呂]。與詞牌不同。第六、七句可作六字句。  
【曲 譜】喬吉
扁舟最小,    綸巾蒲扇,      酒甕詩瓢。    樵青拍手漁童笑,   
⊙○●□(韻)⊙○●●(可葉)◎●○○(韻)⊙○■●○○去(韻)

回首金焦。    箬笠底風雲縹緲,    釣竿頭活計蕭條。
⊙●○○(韻)◎ㄙ●○○●◎(韻)●○○○●○○(韻)

船輕棹,    一江夜潮,    明月臥吹簫。
○○去(韻)⊥○去□(韻)○ㄙ●○○(韻)

【紅繡鞋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朱履曲]。亦入[正宮]。首二句對。第四、五句多作五字對句。與南曲異。   
【曲 譜】馮子振
東裡先生酒興,    南州高士文聲,    玉龍嘶斷彩鸞鳴。
⊙●⊙○◎●(韻)⊙○⊙●○○(韻)◎○○●●○○(韻)

水空秋月冷,           山小暮天青,    蘇公堤上景。
◎○○ㄙ●(韻 可不葉)⊙●●○○(韻)⊙○○去上(韻)。

【普天樂】
亦入[正宮]。與南曲異。   
【曲 譜】張養浩
水挪藍,      山橫黛。    水光山色,掩映書齋。    圖畫中,      囂塵外。
●●○(可葉)○○●(韻)◎○⊙⊥,●●○○(韻)⊙●○(可葉)○○●(韻)

暮醉朝吟妨何礙?    正黃花三徑齊開。
◎●○○○○●(韻)●○○⊙●○○(韻)。

家山在眼,              田園稱意,      其樂無涯。
⊙○●●(可平、可上葉)⊙○◎⊙(可葉)⊙ㄙ○○(韻)

【喜春來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喜春風]、[陽春曲]、[喜春兒]。亦入[正宮]。   
【曲 譜】白樸
知榮知辱牢緘口,    誰是誰非暗點頭。    詩書叢裡且淹留。
⊙○⊙ㄙ○○●(韻)⊙●○○◎●○(韻)⊙○⊙●●○○(韻)

閒袖手,    貧煞也風流。
○去◎(韻)⊙⊥●○○(韻)。

【賣花聲】
小令兼用。亦入[雙調]。  
【曲 譜】徐再思
雪兒嬌小歌金縷,    老子婆娑倒玉壺,    滿身花影倩人扶。
◎○⊙●○○●(韻)◎●○○●○(韻)◎○⊙●●○○(韻)

昨宵不記,      雕鞍歸去,           問今朝酒醒何處?
○○⊥●(可葉)⊙○⊙●(韻 可不葉)●○○●○○去(韻)

【山坡羊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蘇武持節]。亦入[黃鐘]、[商調]。與南曲小異。  
【曲 譜】張可久

衣松羅扣,    塵生鴛甃,    芳容更比年時瘦。
⊙○⊙去(韻)⊙○⊙去(韻)⊙○◎●○○去(韻)

看吳鉤,    聽秦謳,    別離滋味今番又,    湖水藕花堤上柳。
●○○(韻)●○○(韻)◎○⊙●○○去(韻)⊙●◎○○去■(韻)

颼,           渾是秋;    愁,           休上樓。
○(韻 可不葉)⊙去□(韻)○(韻 可不葉)⊙去□(韻),

【十二月】
不可獨用。亦入[正宮]。本曲帶[堯民歌]合為帶過曲。每句首常加襯字。 
【曲 譜】張養浩
清明禁煙,    雨過郊原,(三四株)溪邊杏桃,(一兩處)牆裡鞦韆。
○○●⊙(韻)◎●○○(韻)     ○⊙●□(可葉)   ⊙●○○(韻)

(隱隱的)如聞管弦,(卻原來是)溪水濺濺。     
          ○○●○(韻可仄)  ⊙●○○(韻)

【堯民歌】
不可獨用。亦入[正宮]。第五句首二字可獨立成句,下句再疊二字成七字句。
【曲 譜】張養浩
人家渾似武陵源,    煙靄濛濛淡春天。    遊人馬上裊金鞭,    野老田間話豐年。
⊙○⊙●●○○(韻)○●○○●○○(韻)⊙○◎●●○○(韻)●●○○●○○(韻)

山川,    都來杖履邊,(早子)稱了閒居願。
○○(韻)⊙○●●○(韻)   ◎●○○去(韻)

【小桃紅】
小令兼用,與南曲不同。   
【曲 譜】馬致遠
畫堂春暖繡幃重,     寶篆香微動。
◎○⊙●●○○(韻),◎●○○去(韻)。

此外虛名要何用?     醉鄉中,    東風喚醒梨花夢。
◎●○○●○去(韻)●○○(韻)⊙○◎●○○去(韻)

主人愛客,      尋常迎送,           鸚鵡在金籠。
●○◎■(可葉)⊙○⊙去(韻 可不葉)⊙●●○○(韻)

【天淨沙】
小令兼用。   
【曲 譜】馬致遠
枯籐老樹昏鴉,    小橋流水人家,    古道西風瘦馬。
⊙○◎●○○(韻)◎○⊙●○○(韻)◎●○○去■(韻)

夕陽西下,    斷腸人在天涯。
○○⊙去(韻)◎○⊙●○○(韻)『

【寨兒令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柳營曲]。與[黃鐘]不同。第七、八兩句可作六字句。多對句。
【曲 譜】查德卿
煙艇閒,    雨蓑干,    漁翁醉醒江上晚。
⊙●○(韻)●○○(韻)○○●○○●□(韻)

啼鳥關關,    流水潺潺,    樂似富春山。
⊙●○○(韻)⊙●○○(韻)▲●●○○(韻)

數聲柔櫓江灣,    一鉤香餌波寒。
◎○⊙●○○(韻)■○⊙●○○(韻)

回頭貪兔魄,失意放漁竿。    看,    流下蓼花灘。
⊙○○●⊥,■●●○○(韻)○(韻)⊙●●○○(韻)

【憑闌人】
小令兼用。與諸宮調不同。   
【曲 譜】張可久
二客同游過虎溪,    一徑無塵穿翠微。    寸心流水知,    小窗明月歸。
⊙●○○⊙●○(韻)◎●○○⊙●○(韻)◎○○●○(韻)○○●○(韻)。


【清江引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江兒水]不同。   
【曲 譜】貫雲石
湘雲楚雨歸路杳,    總是傷懷抱。
⊙○●◎○●●(韻 宜上可平)◎●○○去(韻)

江聲攪暮濤,   樹影留殘照,       蘭舟把愁都載了。
⊙○◎●○(韻 宜不葉)◎●○○去(韻)⊙⊙●○○去上(韻)

【步步嬌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潘妃曲]。與那曲小異。   
【曲 譜】商 挺
綠柳青青和風蕩,       桃李爭先放。       紫燕忙,        隊隊啣泥戲雕樑。
◎●○○○○●(韻)⊙●○○●(韻)◎●○(韻)◎●○○●○○(韻)

柳絲黃,    堪畫(在)幃屏上。
●○○(韻)⊙●      ○○去(韻)

【落梅風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壽陽曲]。   
【曲 譜】馬致遠
夕陽下,            酒旆閒,        兩三船未曾著岸。
○○●(可葉)⊥●⊙(韻)⊥○○⊥○○去(韻)。

落花水香茅舍晚,    斷橋頭賣魚人散。
⊙○●○○去■(韻)●○○●○○去(韻)。

【水仙子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凌波仙]、[凌波曲]、[湘妃怨]、[湘妃引]、[馮夷曲]。
亦入[中呂]、[南呂]。首二句宜對。六、七句可作五字,宜對;亦可作兩個四字句,與末句相配。南曲略同。  
【曲 譜】徐再思
玉纖流恨出冰絲,    瓠齒和春吐怨辭,    秋波送巧傳心事。
○⊙●⊥○○(韻)◎●○○●●○(韻)⊙○◎●○○●(韻)

(似)鄰船初聽時,(問)江州司馬何之。
      ○○⊙●□(韻) ⊙○●●○○(韻)

青衫淚,      錦字詩,    總是相思。
⊙○●(可葉)◎●□(韻)◎●○○(韻)

【慶東原】
小令兼用。首二句對。四、五、六句作鼎足對。末二句可減為兩個三字句,宜對。  
【曲 譜】白樸
黃金縷,      碧玉簫,    溫柔鄉里尋常到。
○○●(可葉)⊥○(韻)⊙○⊙●○○去(韻)

青春過了,    朱顏漸老,    白髮凋騷
⊙○●■(韻)⊙○●■(韻)◎⊥○○(韻)

則待強簪花,      又恐傍人笑。
⊥●●○○(可葉)●●○○去(韻)

【拔不斷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續斷弦]。末句上三字可省。本曲另一種分段法:首二句對,中三句鼎足對,末句獨立。
【曲 譜】馬致遠
浙江亭,    看潮生,    潮來潮去原無定,    惟有西山萬古青。
⊥○○(韻)●○○(韻)⊙○⊙●○○●(韻)⊙●○○◎●○(韻)

子陵一釣多高興,    鬧中取靜。
◎○■●○○●(韻)◎○◎去(韻)

【殿前歡】
小令兼用。又名[小婦孩兒]、[鳳將雛]、[鳳引雛]。第六句可作三字。
【曲 譜】盧 摯
小樓紅,(隔)紗窗斜照月朦朧。    繡衾(薄)不耐春寒凍,    簾幕無風。
●○○(韻) ○○○●○○(韻)●○      ⊥●○○●(韻)○○○(韻)

(篆)煙消寶鼎空,    難成夢,    孤負(了)鸞和鳳。
      ○○●●○(韻)○○●(韻)○●       ○○●(韻)

山長水遠,何日相逢。
○○●●,○○○(韻)

【慶宣和】
小令兼用。末兩句須疊;亦可合為四字一句。諸宮調同。   
【曲 譜】張可久
雲影天光乍有無,       老樹扶疏。      萬柄高荷小西湖,          聽雨,        聽雨。
⊙●○○◎●□(韻)◎●○○(韻)◎●○○●○△(韻)去■(韻)去■(韻)

【碧玉簫】
小令兼用。首四句作兩排。第九句一字偶有減去者。   
【曲 譜】關漢卿
秋景堪題,       紅葉滿山溪;        松徑偏宜,       黃菊繞東籬。
⊙●○○(韻)⊙●○○(韻)⊙●○○(韻)⊙⊥●○○(韻)

(正)清樽斟潑醅,     (有)白衣勸酒杯。
⊙○⊙⊥⊙(韻 可不葉)◎○◎●⊙(韻)

官品極,     到底成何濟?    歸,    學取(他)淵明醉。
⊙●○(韻)◎●○○去(韻)○(韻)○●      ○○去(韻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  元曲小令格律六十九例
http://bbs.china-shufa.com/forumdisplay.php?fid=307


說明——
1、錄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二月版唐圭章著《元人小令格律》。
系其中標明可獨用者;其中的套曲、帶過曲等不能獨用者並未入錄。
2、標題由題號、調屬、曲名、作者組成。曲文作者亦信憑、按該書所標示。
3、文中左為原曲範例文,其上角附為襯字。
右之符號即曲譜,符號圖例同詞譜所標,即:⊙可平可仄,●為仄,○為平,△為平聲韻,▲為仄聲韻。
右上角所附上標為該處最宜聲調字、可否押韻及其平仄的選擇注。
4、序同漢語拼音字母表字母序。

A、
元曲1·雙調·阿忽令·無名氏
雙鳳頭金釵,●○○△可仄葉
一虎口羅鞋。●●○△
天然海棠顏色,○○●○○▲上
阿納忽修來。○●去●上○△

B、
元曲2·正宮·白鶴子·關漢卿
四時春富貴,⊙○○●●
萬物酒風流。⊙●●○△
澄澄水如藍,⊙⊙●○○
灼灼花如繡。⊙●○○▲


附後補遺[1]·正宮·塞鴻秋
徘拔???致罰?選稹選瘛稹稹?
莊兒緊靠白蘋渡。⊙○⊙●○○▲
除彭澤縣令無心做,⊙○⊙●○○▲
淵明老子達時務。⊙○⊙●○○▲
頻將濁酒沽,⊙○⊙●○
識破興亡數,⊙●○○▲
醉時節笑捻著黃花去。⊙○⊙●○○▲

3·雙調·步步嬌·商挺
綠柳青青和風蕩,⊙●○○○○▲
桃李爭先放。⊙●○○▲
紫燕忙,⊙●△
隊隊啣泥戲雕樑。⊙●○○●○△
柳絲黃,●○△
堪畫在幃屏上。⊙●○○▲去

4·雙調·撥不斷·馬致遠
浙江亭,●○△
看潮生,●○△
潮來潮去原無定。⊙○⊙●○○▲
惟有西山萬古青。⊙●○○⊙●△
子陵一釣多高興,⊙○⊙●○○▲去
鬧中取靜。⊙○⊙▲去

5·雙調·碧玉簫·關漢卿
秋景堪題,⊙●○△
紅葉滿山溪。⊙●●○△
松徑偏宜,⊙●○△
黃菊遠東籬。⊙●●○△
正清樽斟潑醅,⊙○⊙●△
有白衣勸酒杯。○○⊙●△
官品極,⊙●△
到底成何濟?⊙●○○▲去
歸,△
學取他淵明醉。⊙●○○▲去

6·雙調·播海令·無名氏
烏帽歪,○●△
醉眼開,●●△
心快哉。○●△
想賢愚今何在?●○○○○▲
雲遮了庾亮樓,○○●○●○
塵生滿故國台。○○●●●△
幸有金尊解愁懷,●●○○●○△
高歌歸去來。○○○●△

C、
元曲7·中呂·朝天子·張可久
寺前,●△
洞天,●△
粉翠圍屏面;⊙●○○▲
隔溪疑是武陵源,●○⊙●●⊙△
樹影參差見。⊙●○○▲
石屋金仙,○●○△
巖阿碧蘚,⊙○⊙▲
濕雲飛硯邊。●○⊙●△
冷泉,●△
看猿,●△
搖落梅花片。⊙●○○▲

8·雙調·沉醉東風·關漢卿
夜月青樓鳳簫,⊙●去○○●△可仄葉
春風翠髻金翹。⊙○⊙●○△
雨雲濃,⊙⊙○
心腸俏,○○▲
俊龐兒玉嫩香嬌。⊙⊙⊙●去⊙○△可去葉
六幅湘裙一搦腰,●去●上○○●上●去△可仄葉
間別來十分瘦了。⊙⊙⊙○○●▲上

9·雙調·春閨怨·喬吉
不系雕鞍門前柳,●●○○○⊙▲上
玉容寂寞見花羞。●○○●●○△
冷風吹雨黃昏後,⊙○⊙●○○▲去
簾控鉤,○●△
掩上球樓。⊙●○△
風雨替花愁。○●●○△

10·大石調·初生月兒·無名氏
初生月兒一似弓,○○●○⊙●△可仄葉
夢裡相逢恩愛同。●●○○⊙●△可仄葉
覺來錦被一半空,●○●●●●△可仄葉
去無蹤,●○△
難再逢,○●△可仄葉
窗兒外燭影搖紅。○○●⊙●○△

D、
元曲11·雙調·得勝令·鄧玉賓
萬里玉門關,⊙●●去○△
七里釣魚灘;●上●●○△
曉日長安近,⊙●去○○●可葉
秋風蜀道難。⊙○○●△
休干,○△
誤殺英雄漢,⊙●去○○▲
看看,○△
星星兩鬢斑。○○⊙●△

12·雙調·大德歌·關漢卿
俏冤家,⊙⊙△
在天涯。●○△
偏那裡綠楊堪繫馬,⊙○⊙●▲上、可平葉
困坐南窗下。⊙●○○▲去
教對清風想念他,○○●●△
蛾眉淡了教誰畫?⊙○●●○○▲去
瘦巖巖羞戴石榴花。⊙●●○△

13·雙調·殿前歡·盧摯
小樓紅,●○△
紗窗斜照月朦朧。○○○●●去○△
繡衾不耐春寒凍,●○●上●○○▲
簾幙無風,○●去○△
煙消寶鼎空。○○●●△
難成夢,○○▲
辜負了鸞和鳳。○●○○▲
山長水遠,○○●●
何日相逢?○●去○△

14·雙調·得勝樂·白樸
獨自寢,○●●上、可平
難成夢,○○▲
睡覺來懷兒裡抱空。⊙●○⊙●△
六幅羅裙寬褪,⊙●上○○⊙●去
玉腕上釧兒松。●去⊙●●○△


15·雙調·殿前喜·無名氏
謫仙醉眼何曾開,●上○●●○○△
春眠花市側。○○○●▲上
伯倫笑口尋常開,●上○●●○○△
荷鍤埋,●●上△
妨何礙,○○▲
糟邱高壘葬殘骸,○○○●●○△
先生也快哉。○○●●△


16·雙調·對玉環·無名氏
歌舞嬋娟,○●○△
風流勝玉仙。○○●●去△
拆散因緣,●上●○△
柳青忒愛錢。●○●上●△
佳人驀上船,○○●去●△
書生緣分淺。○○○●▲
幾句新詩,●●○○
金山古寺邊;○○●●△
一曲琵琶,●上●上○○
長江秋月圓。○○○●去△


17·雙調·魚游春水·無名氏
角門兒關,●上○△
夜香殘,●○△
空著人直等到更闌;○○○●●○△
他今夜不來呵咱身上慢。○●●上○●▲
閃的我孤單,●●上○△
孤單不曾慣,○○●上○▲
鮫綃淚不幹。○○●●上△

F、
元曲18·雙調·風入松曲·張可久
琅琅新雨洗湖天,⊙○○●●○△
小景六橋邊。⊙●●○△
西風潑眼山如畫,⊙○●●○○●
有黃花休恨無錢。⊙○⊙⊙●○△
細看茱萸一笑,⊙●○○●●可葉
詩翁健似當年。⊙○●●○△


19·宮調不明·豐年樂·喬吉
世路艱難,●●○△
鬢毛斑。●○△
好古退閒,●●○△
白雲歸山。●○○△
鳥知還,●○△
想起來連雲棧。●●○○○▲
不如磻溪岸,●○○○▲
垂釣竿。○●△

G、
元曲20·黃鐘·刮地風·趙顯宏
春日凝妝上翠樓,⊙●○○●●△可仄葉
滿目離愁。⊙●○△
悔教夫婿覓封侯,⊙○⊙●●○△可仄葉
蹙損眉頭。⊙●○△
園林春到,⊙○○●可去葉
物華依舊;⊙○○▲
並枕雙歌,⊙●○○
幾時能夠?⊙○○▲
團圓日是有,⊙○●●▲可平葉
相思病怎休?⊙○●●△可上葉
都道我減了風流。●●○△可上葉


21·正宮·甘草子·薛昂夫
金風發,○○▲
颯颯秋香,●●○○
冷落在闌干下。●●●○○▲
萬柳稀,●●○
重陽暇,○○▲
看紅葉,●○●
賞黃花。●○△
促織兒啾啾添瀟灑,●●○○○○○▲
陶淵明歡樂煞,○○○○●▲
耐冷迎霜鼎內插,●●○○●●▲
看雁落平沙。●●○△


22·南呂·干荷葉·劉秉忠
南高峰,○○△可仄不葉
北高峰,●上○△
慘淡煙霞洞。⊙●○○▲去
宋高宗,●○△
一場空,●上○△
吳山依舊酒旗風。○○○●●○△
兩度江南夢。⊙●○○▲去

H、
元曲23·仙呂·後庭花·呂止庵
孤身萬里游,⊙○⊙●△
寸心千古愁。⊙○⊙●△
霜落吳江冷,⊙●○○●可葉
雲高楚甸秋。○○⊙●△
認歸舟,●○△
風帆無數,⊙○○●去妙、可葉
斜陽獨倚樓。○○○●△

24‧中呂‧紅繡鞋‧馮子振

東裡先生酒興,⊙●⊙○⊙▲
南州高士文聲。⊙○⊙●○△
玉龍嘶斷采鸞鳴,⊙○○●●○△
水空秋月冷,⊙○○●▲可不葉
山小暮天青,⊙●●○△
蘇公堤上景。⊙○○●▲上


25‧雙調‧胡十八‧張養浩

正妙年,⊙⊙⊙
不覺的老來到。●⊙▲可不葉
思往常,⊙⊙⊙
似昨朝。●○△
光陰流水不相饒。⊙○⊙●●○△
都不如醉了,●▲去
睡著,●△
任金烏搬廢興,⊙⊙○
我只推不知道。⊙○▲


26‧雙調‧河西六娘子‧柴野愚

駿馬雙翻碧玉蹄,●●○○●上●去△
青絲鞚黃金羈。○○●○○△
入秦樓將在垂楊下系,○○○●○○▲
花壓帽簷低。○●去●○△
風透繡羅衣,○●●○△
裊吟鞭月下歸。●○○●去●△

J、

元曲27‧黃鐘‧節節高‧盧摯

雨晴雲散,●○○●
滿江明月;●○○▲
風微浪息,○○●●
扁舟一葉。○○●▲
半夜心,●●○
三生夢,○○●
萬里別。●●△
悶倚篷窗睡些。●●○○●△


28‧仙呂‧寄生草‧無名氏

枯荷底,○○●可葉
宿鷺鷥,●●△
玉簪香惹蝴蝶翅。⊙○⊙●○○▲去聲
長空雁寫斜行字,⊙○⊙●○○▲去聲
御溝紅葉題傳示。⊙○⊙●○○▲去聲
東籬陶令酒初醒,⊙○⊙●●○○
西風了卻黃花事。⊙○⊙●○○▲去聲


29‧雙調‧快活年‧盍西村

閒來乘興訪漁樵,○○○●●○△
尋林泉故交。○○○●△
開懷暢飲兩三瓢,○○●●●○△
只願身安樂,⊙●○○▲去
笑了重還笑。⊙●○○▲
沉醉倒。●○▲可平葉

L、

元曲30‧雙調‧落梅風‧馬致遠

漁燈暗,○○●可葉
客夢迴,●上●△可仄葉
一聲聲滴人心碎。●上○○●上○○▲去
孤舟五更家萬里,⊙○●○○●去▲上、可平葉
是離人幾行情淚。●○○●○○▲去

M、

元曲31‧中呂‧滿庭霜‧喬吉

扁舟最小,⊙○●▲上、可平葉
綸巾蒲扇,⊙○●●可葉
酒甕詩瓢。⊙●○△
樵青拍手漁童笑。⊙○⊙●○○▲去
回首金焦,⊙●○△
箬笠底風雲縹緲,⊙●去●○○●▲可平葉
釣竿頭活計蕭條。●○○○●○△
船輕棹,○○▲去
一江夜潮,●上○●△
明月臥吹簫。○●去●○△

P、

元曲32‧中呂‧普天樂‧張養浩

水挼藍,●●○可葉
山橫黛,○○▲
水光山色,⊙○⊙●上
掩映書齋。●●○△
圖畫中,⊙●○可葉
囂塵外,○○▲
暮醉朝吟何妨礙?⊙●○○○○▲
正黃花三徑齊開,●○○⊙●○△
家山在眼,⊙○●●可葉平、上
田園稱意,⊙○⊙●可葉平、仄
其樂妙無涯。⊙●去○△


33‧越調‧憑闌人‧張可久

鶯羽金衣舒晚風,⊙●○○⊙●△
燕嘴香泥沾亂紅。⊙●○○⊙●△
翠簾花影重,⊙○○●△
玉人春睡濃。●去○○●△

Q、

元曲34‧雙調‧慶宣和‧張可久

雲影天光乍有無,⊙●○○⊙●△可上葉
老樹扶疏。⊙●○△
萬柄高荷小西湖,⊙●○○●○△可去葉
聽雨,●去▲可平葉
聽雨。●去▲可平葉


35‧雙調‧慶東原‧白樸

黃金縷,○○●可葉
碧玉簫,●上●去△
溫柔鄉里尋常到。⊙○⊙●○○▲去
青春過了,⊙○●▲上、可平葉
朱顏漸老,⊙○●▲上、可平葉
白髮凋騷。○●上○△
則待強簪花,●上●●○○可葉
又恐旁人笑。●●○○▲去


36‧雙調‧清江引‧貫雲石

湘雲楚雨歸路杳,⊙○●⊙○●▲上、可平葉
總是傷懷抱。⊙●○○▲去
江聲攪暮濤,⊙○⊙●△
樹影留殘照。⊙●○○▲去
蘭舟把愁都載了,⊙⊙●○○●去▲上


37‧雙調‧秋江送‧無名氏

財和氣,○○●
酒共色,●●▲上
四般兒狠利害。●○●●▲
成與敗,○●▲
興又衰,○●△
斷送得利名人兩鬢白。●●●○●●△
將名韁自解,○○●▲
利鎖頓開;●●●△
不索置田宅,●上●上●○△
何須趲金帛?○○●○△
則不如打稽首疾忙歸去來,●●○○○●△
人老了也,○●●●
少不得北邙山下丘土裡埋。●上○○●○●△

R、

元曲38‧黃鐘‧人月圓‧徐再思

江皋樓觀前朝寺,⊙○⊙●○○●
秋色入秦淮。⊙●●○△
敗垣芳草,⊙○○●
空廊落葉,⊙○⊙●
深砌蒼苔。⊙●○△

遠人南去,⊙○⊙●
夕陽西下,●○⊙●
江水東來。⊙●○△
木蘭花在、●○⊙▲可不葉
山僧試問,⊙○⊙●
知為誰開?⊙●○△

S、

元曲39‧正宮‧塞鴻秋‧張可久

斷橋流水西林渡,⊙○⊙●○○▲
暗香疏影梅花路,⊙○⊙●○○▲
蹇驢破帽登山去,⊙○⊙●○○▲
夕陽古寺題詩處。⊙○⊙●○○▲
樹頭啼翠禽,⊙○⊙●⊙
水面飛白鷺,⊙●○⊙▲
傷心和靖先生墓。⊙○⊙●○○▲
[註:▲以去聲為佳]


40‧正宮‧雙鴛鴦‧王惲

驛塵紅,●○△
荔枝風,●○△
吹斷繁華一夢空。⊙●○○●●△
玉輦不來宮殿閉,⊙●⊙○○●●
青山依舊御牆中。⊙○○●●○△


41‧中呂‧上小樓‧張可久

寒潭玉龍,○○●去△
仙山麼鳳,○○○▲去
春斷南枝,○●○○
人在西樓,○●○○
笛怨東風。○●○△
曲未終,●上●△
酒不空,⊙●上△
羅浮仙夢,○○○▲去
月黃昏暗香浮動。●去○⊙●○○▲


42‧中呂‧山坡羊‧張可久

衣松羅扣,⊙○⊙▲去
塵生鴛甃,⊙○⊙▲去
芳容更比年時瘦。⊙○⊙●○○▲去
看吳鉤,●○△
聽秦謳,●○△
別離滋味今番又。⊙○⊙●○○▲去
湖上藕花堤上柳,⊙●⊙○○●▲上、可平葉
颼,△可不葉
渾是秋;⊙●△可上葉
愁,△可不葉
休上樓。⊙●△可上葉


43‧中呂‧昇平樂‧徐再思

雪兒嬌小歌金縷,⊙○⊙●○○▲
老子婆娑倒玉壺,⊙●○○●●△
滿身花影倩人扶。⊙○⊙●●○△
昨宵不記,○○●●可葉
雕鞍歸去,⊙○⊙▲可不葉
問今朝酒醒何處?●○○●○○▲去


44‧南呂‧四塊玉‧馬致遠

翠竹邊,⊙●○可平葉
青松側,○○▲上
竹影松聲兩茅齋。●●○○●○△
太平幸得閒身在,⊙○⊙●○○▲去
三徑修,⊙●○可葉
五柳栽,⊙●△
歸去來。⊙●△可上葉


45‧雙調‧水仙子‧徐再思

玉纖流恨出冰絲,●去○⊙●●上○△
瓠齒和春吐怨辭。⊙●○○●●△
秋波送巧傳心事,⊙○⊙●○○▲
似鄰船初聽時,○○⊙●△可上葉
問江州司馬何之?⊙○●●○△
青衫淚,⊙○●可葉
錦字詩,⊙●△可上葉
總是相思。⊙●○△


46‧雙調‧山丹花‧無名氏

昨朝滿樹花正開,○○●●○●△
蝴蝶來,○○△
蝴蝶來。○○△
今朝花落萎蒼苔,○○○●●○△
不見蝴蝶來,●●○○△
蝴蝶來。○○△ 

47‧雙調‧十棒鼓‧無名氏

簪冠戴了,○○●▲
麻袍寬超。○○○△可仄葉
一條藜杖,●○⊙●
自帶椰瓢。⊙●○△
沿門化得,⊙○●⊙
化得皮袋飽。●⊙○●▲可平葉
旁人休笑,○⊙○▲可平葉
甘心守分學修道。○○●●○○▲
樂樂陶陶,●●○△可仄葉
春花秋月,○○○●
秋月何時了?○●○○▲可平葉
心中歡樂。○⊙○▲可平葉
且自清閒直到老,●●○○○●▲
散誕逍遙。●●○△


48‧越調‧霜角‧張可久

初日滄涼,○●○△
海霞搖曙光。⊙○○●△
幾摺好山如畫,⊙●⊙○⊙●
晴靄靄,○●●
郁蒼蒼。●○△
眾芳,⊙△
雲景香。⊙●△
道人眠石床,⊙○○●△
喚起南華夢蝶,⊙●○○⊙●
鶯啼在,○⊙●
綠垂楊。●○△


49‧宮調不明‧時新樂‧周文質

金妝寶劍藏龍口,○○⊙●⊙○▲
玉帶紅絨皇宜授。●●○○⊙○▲
男兒得志秋,○○●●△
旌旗影裡驟驊騮。○○⊙●●○△
滿斟玉甌,●○●△
笙歌齊奏,○○○▲
喧滿鳳凰樓。⊙●●○△
喧滿鳳凰樓。⊙●●○△


50‧宮調不明‧三棒鼓聲頻‧曹德

先生醉也。○○●▲
童子扶著,○●○○
有詩便寫,●○●▲
無酒重賒。○●○△
山聲野調欲唱些,○○●●●●△
俗事休說。○●○▲

問青天借得松間月,●○○●●○○▲
陪伴今夜。○●○▲
長安此時春夢熱,○○●○○○▲
多少豪傑,○●○△
明朝鏡中頭似雪,○○●○○●▲
烏帽難遮。○●○△

星般大縣兒難棄捨,○○●●○○●▲
晚入廬山社。●●○○▲
比及眉未攢,●○○●○
腰曾折,○○△
遲了也去官陶靖節。○●●●○○●▲



T、

元曲51‧仙呂‧太常引‧張可久

斷塘流水洗凝脂,⊙○⊙●●○△
早起索吟詩。⊙●●○△
何處覓西施,⊙●●○△
垂楊柳蕭蕭鬢絲。⊙⊙●○○●△

銀匙藻井,⊙○●●
粉香梅圃,⊙○⊙●
萬瓦玉參差。⊙●●○△
一曲樂天詞,●●●○△
富貴似吳王在時。⊙⊙●○○●△


52‧越調、天淨沙、馬致遠

枯籐老樹昏鴉,⊙○⊙●○△
小橋流水人家。⊙○⊙●○△
古道西風瘦馬,⊙●○○●去▲可平葉
夕陽西下,○○⊙▲去
斷腸人在天涯。⊙○⊙●○△

W、

元曲53‧越調‧梧葉兒‧關漢卿

別離易,○○●可葉
相見難,⊙●△
何處鎖雕鞍?⊙●●○△
春將去,○○●可葉
人未還,⊙●△
這其間,●○△
殃及殺愁眉淚眼。⊙⊙⊙○○●▲上、可平葉



X、

元曲54‧中呂‧喜春來‧白樸

知榮知辱去牢緘口,⊙○⊙●○○▲
誰是誰非暗點頭,⊙●○○⊙●△
詩書叢裡且淹留。⊙○⊙●●○△
閒袖手,○●▲可平葉
貧煞上也風流。⊙●●○△


55‧雙調‧新時令‧無名氏

鄭元和,●○○
當初有家緣。○○●○△
騎駿馬,○●●
來過粉牆邊。○○●○△
一段風流,●●○○
佳人二八年。○○●●△
四目相窺,●●○○
才郎三墜鞭。○○○●△
心堅石也穿,○○○●△
如魚似水效鶼鶼。○○●●●○△
郎君夢撒氈,○○●●△
鴇兒苦愛錢,●○●●△
瓦罐爻槌,●●○○
淒涼受萬千。○○●●△
夜宿悲田,●●○△
則為李亞仙。●○●●△


56‧越調、小桃紅、馬致遠

畫堂春暖繡幃重,⊙○⊙●●○△
寶篆香微動。⊙●○○▲去
此外虛名要何用?⊙●○○●○▲去
醉鄉中,●○△
東風喚醒梨花夢。⊙○⊙●○○▲去
主人愛客,●○⊙●可平葉
尋常迎送。⊙○⊙▲去、可不葉
鸚鵡在金籠。⊙●●○△


57‧中呂‧齊天樂‧張可久

人生底事辛苦?○○●●○▲可平葉
枉被儒冠誤。⊙●○○▲
讀書,○△
圖、△
駟馬高車;⊙●○△
但沾著者也之乎。●○○●●○△
區區,○△
牢落江湖,⊙●去○△可不葉
奔走在仕途。○●●△可仄葉
半紙虛名,●●○○
十載功夫;○●○△
人傳梁甫吟,⊙●○
自獻長門賦,○○▲
誰三顧茅廬。⊙●○△

H、

元曲58‧正宮‧鸚鵡曲‧白賁

儂家鸚鵡洲邊住,○○⊙●○○▲去
是個不識字漁父。⊙●●●●○▲上
浪花中一葉扁舟,●○○●●○○
睡煞江南煙雨。●●○○○▲上

覺來時滿眼青山,●○○⊙●○○
抖擻綠蓑歸去;●●●○○▲去
算從前錯怨天公,●○○●●○○
甚也有安排我處。●●●○○●▲去


59‧中呂‧迎仙客‧李致遠

吹落紅,⊙●△可仄葉
楝花風,●○△
深院垂楊輕霧中。⊙●⊙○○●△可仄葉
小窗閒,●○○可葉
停繡工,⊙●△可仄葉
簾幕重重,⊙●○△
不鎖相思夢。⊙●○○▲去


60‧南呂‧閱金經‧貫雲石

淚濺描金袖,●●○○●可葉
不知心為誰。●○○●△
芳草萋萋人未歸,⊙●○○⊙●△
期,△
一春魚雁稀。⊙○⊙●△
人憔悴,○○▲
愁堆八字眉。⊙○⊙●△


61‧南呂‧玉嬌枝‧喬吉

山間林下,○○○▲
有草舍蓬窗幽雅,○○⊙▲
蒼松翠竹堪圖畫。○○⊙●○○▲
近煙村三四家,●○○⊙●△
飄飄好夢隨落花,⊙○●●○●△
紛紛世味如嚼蠟。○○⊙●○○▲
一任他蒼頭皓髮,○○●▲
莫勞頓心猿意馬。●○●○○●▲


62‧雙調‧妖神急‧無名氏

珠簾閒玉鉤,○○○●△
寶篆冷金獸。●●●○▲
銀箏錦瑟,○○●●
生疏了弦上手。○○○●▲
恩情紙葉薄,○○●●○
人比花枝瘦。○●○○▲
雕鞍去,○○●
眉黛愁;○●△
數歸期三月三,○○○●○
不覺的又過了中秋。●●○△

Z、

元曲63‧仙呂‧醉中天‧白樸

疑是楊妃在,⊙●○○▲
怎脫馬嵬災。⊙●●○△
曾與明皇捧硯來,⊙●○○⊙●△
美臉風流殺。⊙●○○▲去聲
叵奈揮毫李白,⊙●○○●△可仄葉
覷著嬌態,●○○▲
灑松煙點破桃腮。○○⊙●○△


64‧同上‧醉扶歸‧關漢卿

十指如枯筍,⊙●○○▲
和袖捧金樽。⊙●●○△
搊殺銀箏字不真,⊙●○○●●△
揉癢天生鈍。⊙●○○▲
縱有相思淚痕,●●○○●△
索把拳頭搵。●●○○▲去聲


65‧中呂‧醉高歌‧姚燧
十年燕市歌聲,○○⊙●○△
幾點吳霜鬢影;⊙●○○●▲上
西風吹老鱸魚興,⊙○⊙●○○▲去
晚節桑榆暮景。⊙●○○●▲上


66‧雙調‧折桂令‧張可久

喚西施伴我西遊,○○⊙●○△
客路依依,⊙●○○
煙水悠悠。⊙●○△
翠樹啼鵑,⊙●○○
青天旅雁,⊙○⊙●
白雪盟鷗。⊙●上○△
人倚梨花病酒,⊙●○○●▲可平葉
月明楊柳維舟。⊙○⊙●○△
試上層樓,⊙●○△
綠滿江南,⊙●○○
紅褪春愁。⊙●○△


67‧雙調‧駐馬聽‧白樸

裂石穿雲,●●○○
玉管宜橫清更潔。●●○○○●▲上、可平葉
霜天沙漠,○○○●去
鷓鴣風裡欲偏斜。●○○●●去○△
鳳凰台上暮雲遮,●○○●●○△
梅花驚作黃昏雪。○○○●○○▲上
人靜也,○●▲上、可平葉
一聲吹落江樓月。●上○○●去○○▲去


68‧越調、寨兒令、查德卿

煙艇閒,⊙●△
雨蓑干,●○△
漁翁醉醒江上還。○○●○○●△可上葉
啼鳥關關,⊙●○△
流水潺潺,⊙●○△
樂似富春山。⊙●●○△
數聲柔櫓江灣,⊙○⊙●○△
一鉤香餌波寒;⊙○⊙●○△
回頭觀兔魄,⊙○○●●上
失意放漁竿。⊙●●○△
看,△
流下蓼花灘。⊙●●○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