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概念
凡具有和解少陽、調和肝脾、調和寒熱、表裏雙解等作用,治療傷寒邪在少陽、肝脾不和、寒熱錯雜,以及表裏同病的方劑,統稱為和解劑。和解劑原為治療傷寒邪入少陽而專設,後擴大了其應用範圍。
二、分類
和解少陽,調和肝脾,調和寒熱,表裏雙解。
三、注意事項
1、凡病兼虛者,補而和之;兼滯者,行而和之;兼寒者,溫而和之;兼熱者,涼而和之;兼表者,散而和之;兼裏者,攻而和之。
2、凡邪在肌表,未入少陽,或邪已入裏,陽明熱盛者,皆不宜使用和解劑。
功用:溫裏散寒,通便止痛。
主治:寒積腹痛。便秘腹痛,脅下偏痛,發熱,手足不溫,舌苔白膩,脈弦緊。
方解:本方為溫下之代表方。附子辛熱,溫裏散寒,止付脅疼痛為君藥;大黃瀉下通便,蕩滌腸胃積滯為臣藥。細辛辛溫宣通,散寒止痛,助附子溫裏散寒止痛為佐藥。方中大黃性雖苦寒,但有大量附子之辛熱,則苦寒之性被制,而瀉下之功尤存,此為去性存用。
1、附子-走而不守;細辛-辛散走竄。故用之。
2、大黃配芒硝-攻下熱結;大黃配桃仁-瀉熱破瘀;大黃配附子-攻下寒積。
小柴胡湯《傷寒論》
【組成】柴胡12克、黃芩9克、制半夏9克、黨參9克、炙甘草6克、生薑9克、大棗4枚。
方歌:
小柴胡湯和解功,半夏人參甘草從;更加黃芩生薑棗,少陽為病此方宗。
小柴胡湯和解供,半夏人參甘草從,更用黃芩加薑棗,少陽百病此為宗。
【功用】和解表裏,和解少陽,扶正祛邪:用於少陽證之寒熱往來、胸脅苦滿、不欲飲食、心煩嘔惡、口苦咽幹、耳聾目眩,舌苔薄白,脈弦而數者。本方應用範圍較廣泛,單用本方或作適當加減,可治療外感熱性病、傳染性肝炎、膽囊炎、產後發熱、經期感冒以及瘧疾等見有往來寒熱、胸脅滿悶等症者。
小柴胡湯
1、傷寒少陽證。症見:往來寒熱,胸脅苦滿,默默不欲飲食,心煩喜嘔,口苦,咽幹,目眩,舌苔薄白,脈弦者。
2、熱入血室證。婦人傷寒,經水適斷,寒熱發作有時。
3、瘧疾;黃疸;內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。
方解
柴胡 解半表之邪(使少陽邪熱外解) 疏理氣機—舒透半里之邪,疏肝解郁(外透)•和解少陽 。君。
主治:Ⅰ、傷寒少陽證Ⅱ、婦人傷寒熱入血室Ⅲ、瘧疾/黃疸以及內科雜病而見少陽證者。
黃芩→清瀉半裏之熱(使少陽邪熱內消內清)清洩膽火。臣。Ⅰ←寒熱往來,胸脅苦滿,默默不欲飲食,心煩喜嘔,口苦咽干,舌苔薄白,脈弦。或有目眩。
和裏解表的基本結構
柴胡-苦平,入肝膽經,透洩與清解少陽之邪,並能疏洩氣機之鬱滯,使少陽之邪得以疏散,為君;
黃芩-苦寒,清洩少陽之熱,為臣;柴胡與黃芩配伍用於疏散半表半裏之邪。其中,柴胡[1]偏於透散半表之邪;黃芩偏於清除半裏之熱邪。柴胡升散之性,得黃芩之清洩,共奏和解少陽之功。
半夏、生薑[2]-降逆 和胃 止嘔。病機:邪在少陽,正邪相爭,膽胃不和。
人參、大棗、甘草-益氣健脾,既可扶正以祛邪,又可以益氣以禦邪內傳;治法:和解少陽<調和\解除外邪>。
炙甘草-調和諸藥。
1、本方主治少陽病證。
2、可以治療偏頭痛此為少陽經之分佈、耳鳴如鐘如潮、耳聾等症。
注意:陰虛血少者禁用。
配伍特點:1舒透與清洩並用,以透為主。2膽胃兼調。3寓扶正於祛邪之中。
運用
1、辨證要點:往來寒熱,胸脅苦滿,默默不欲飲食,心煩喜嘔,口苦、咽幹、目眩,苔白,脈弦。
臨床上只要見到一部分主證,便可用本方治療。正如《傷寒論》所說:「傷寒中風,有柴胡證,但見一證便是,不必悉具。」
2、隨證加減:
半裏之熱漸盛,心煩不嘔—去半夏、人參,加瓜蔞
口渴—去半夏,加天花粉
兼有肺寒留飲,咳嗽—去人參、大棗、生薑,加幹薑、五味子
3、現代運用:常用於感冒、瘧疾、慢性肝炎、慢性膽囊炎、胸膜炎、乳腺炎、睪丸炎、慢性胃炎、胃潰瘍等屬少陽證者。
4、使用注意:陰虛血少者禁用。
重點
組成、功效、主治、方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柴胡:小量3~6g-升陽舉陷;中量6~10g-和解少陽;大量10~15g-辛涼解表、退熱。
[2]半夏、生薑:合之為小半夏湯,有降逆、祛痰涎之功。
半夏瀉心湯
【組成】制半夏12克、黃芩9克、幹薑9克、黃連3克、黨參9克、炙甘草6克、大棗4枚。
【功用】和胃降逆,開結散痞:用於脾胃不和,腸胃功能失調,寒熱互結所致的心下痞滿、但滿不痛、嘔惡、不思飲食、腸鳴腹瀉,舌苔膩而微黃者。
逍遙散
【組成】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各30克、炙甘草15克、煨生薑、薄荷適量,共為散。也可按比例煎服。
【功用】疏肝健脾:用於肝鬱血虛,脾失健運所致的兩脅疼痛、頭痛目眩、口燥咽幹、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、乳房脹痛,脈弦細等症。本方常用於月經不調、痛經,以及慢性肝膽疾患而見上述證候者。
痛瀉要方
【組成】白朮(土炒)90克、白芍(炒)60克、陳皮45克、防風60克,共為散。也可按比例煎服。
【功用】疏肝健脾,緩痛止瀉:用於肝木剩脾引起的腸鳴腹痛、大便洩瀉、瀉必腹痛、瀉後痛不減,且常與情緒變化有關,一般無實熱或虛寒的見證,舌苔薄白,脈弦而緩者。本方可用於慢性腸炎,腸功能紊亂以及慢性消化不良等見有上述證候者。
四逆散
【組成】柴胡6克、白芍9克、枳實6克、甘草3克。
【功用】疏肝理氣,解鬱洩熱:用於肝氣鬱結,胸脅脘腹脹痛或兼有腹瀉,或月經不調。或熱鬱於裏,而見四肢發涼、口幹,舌紅苔黃,脈弦細數者。可用本方加減,治療肝膽疾患引起的脅肋痛(如慢性肝炎、膽道蛔蟲症、膽囊炎、胸膜炎等),胃腸神經官能症以及潰瘍病所致胃脘痛等。
(一切療法,藥方須醫師指示為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