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以溫熱藥為主組成,具有溫裏助陽,散寒通脈等作用,用於治療裏寒證[1]的方劑,統稱位溫裏劑。
二、分類
溫中祛寒、回陽救逆、溫經散寒三大類。
三、配伍使用
隨證而配伍,有時亦須配伍酸寒收斂的藥物,酸寒、甘寒護陰,以達到祛邪不傷正的目的。
四、使用注意
1、溫裏劑多由辛溫燥熱之品組成,適用于陽虛的裏寒證候。運用時當辨別寒證所在的部位,尤其應注意辨清寒熱之真假。
2、若平素火旺注意小兒的“三有餘,四不足”:心、肝、陽常有餘;肺、腎、脾、陰常不足。之人,或屬陰虛失血之體,或夏天炎暑之季,或南方溫熱之域,劑量一般宜輕,且要中病即止;
3、若冬季氣候寒冷,或素體陽虛之人,劑量可以適當加大;
4、若素體陽氣虛弱,經溫裏劑治療,裏寒去而陽氣仍虛者,可另謀溫補之劑;
5、若陰寒太盛,或真寒假熱,服藥入口即吐者,此為格拒,可少佐苦寒或鹹寒之品,或冷服,以免格拒不納,此即“寒因寒用”反佐之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裏寒證:指寒邪在裏,陰寒之邪深入與臟腑經絡間,導致中焦虛寒,陰盛陽衰,亡陽欲脫,經脈寒凝等。其原因有二:寒從外來;寒從內生。臨床表現為:但寒不熱,喜暖踡臥,口淡不渴,小便清冷,舌淡苔白,脈沉遲或細。寒從內生,是由於素體陽虛;寒從外來可能由於寒邪之中三陰,外寒趁虛而入,或始為熱中,後由於誤治,過用寒涼之品,而繼為寒中。
(一切療法,藥方須醫師指示為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