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雜記

02、清熱劑

2014092008:32
02、清熱劑
 
一、概念
凡以清熱藥為主組成,具有清熱、瀉火、涼血、解毒等作用,用以治療裏熱證的方劑,統稱為清熱劑[1]。屬“清”法。

二、分類
1、清氣分熱:具有清熱生津,除煩止渴的作用。代表方劑:白虎湯
2、清營涼血:具有清營涼血的作用。代表方劑:清營湯、犀角地黃湯
3、清熱解毒: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。代表方劑:普濟消毒飲
4、清臟腑熱:具有清解臟腑經絡邪熱的作用。代表方劑:龍膽瀉肝湯
5、清虛熱:具有滋陰清熱,養陰透熱作用。代表方劑:青蒿鱉甲湯

三、應用原則
1、一般在表證已解,熱已入裏,而且是裏熱雖盛,但尚未結實的情況下使用。
2、若邪熱在表,應當解表;裏熱已成腑實,則宜攻下;表邪未解,熱已入裏,又宜表裏雙解。
3、熱在氣而治血,則必將引邪入裏;熱在血而治氣,則熱必難平。

四、注意事項
1、辨部位,掌握應用原則:一般是在表證已解,裏熱已盛,尚未結實的情況下使用。
(熱邪在表,尚未入裏者,宜發汗以解熱;熱邪入裏,大便已結者,宜通便以瀉熱,均非清熱劑所宜。)
2、辨熱證真假:真熱假寒,則大膽使用,真寒假熱,則忌用。
3、辨輕重:凡適用本類方劑時,應根據病人的熱勢輕重、體質強弱,投以適當的藥量。因熱邪雖易傷津,但寒涼之品用之過早或過量,皆可產生戀邪不解,或損傷脾胃之弊(苦寒害胃甘寒礙胃)
4、辨虛實:屢用清熱劑,熱仍不退者,即所謂「寒之不寒,是無水也」。應考慮改用滋陰補水之劑,使陰複而熱退。
5、應用反佐法:若熱邪之熾盛,清熱劑入口即吐者,可於清熱劑中少佐薑汁或涼藥熱服。(反佐法)
清氣分熱劑-清氣分熱
清氣分熱的方劑,具有清熱除煩、生津止渴的作用,適用於熱在氣分,熱盛傷津或氣陰兩傷之證。
主證
壯熱煩渴、大汗、惡寒、脈洪大等,或熱病後氣分餘熱未清,氣陰皆傷,症見身熱多汗、心胸煩悶、口幹舌紅等。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表熱與裏熱的區別:關鍵在於看是否惡寒。“有以分惡寒,便有一分表證。
(一切療法,藥方須醫師指示為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