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血劑
補血法,適用于營血虧虛的病證。血虛多由失血過多,化源不足或瘀血不去而成。心主血,肝藏血,脾統血,故血虛證主要影響心肝脾三髒。心血不足,則心神失養,血脈不充,故見心悸失眠,脈細無力;血不榮面,則面色蒼白或萎黃;肝血不足,筋爪失養,故唇爪色淡;血不榮於上,則頭昏眼花;血海空虛,則婦女經少經閉。脾不統血,則見衄血便血,經色淡,淋漓不止。
炙甘草湯[1]
【組成】炙甘草12克、黨參(人參)6克、大棗10枚、生薑10克、桂枝10克、生地30克、阿膠6克、麥冬10克、麻仁20克。以清酒[2]水酒各半煎服。
【方歌】炙甘草湯參姜歸,麥冬生地大麻仁,大棗阿膠加酒服,虛勞肺痿效如神。
【功用】滋陰養血,益氣溫陽,複脈止悸,補血複脈:用於氣虛血少之心悸氣短、脈律不整(脈結代),舌光少苔。臨床上,可用本方加減,治療冠心病或風濕性心臟病之心律不齊,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、肺結核、神經衰弱之心悸而屬於氣陰兩虛者。
【主治】
1、陰血不足,陽氣虛弱證。脈結代,心動悸,虛羸少氣,舌光少苔,或質幹而瘦小者。
2、虛勞肺痿。咳嗽,痰唾多,形瘦短氣,虛煩不眠,自汗盜汗,咽幹舌燥,大便幹結,脈虛數。
【方解】方中重用生地滋陰養血為君;配以炙甘草、人參、大棗益心氣,補脾氣,以資氣血生化之源;阿膠、麥冬、麻仁滋心陰,養心血,充血脈,共為臣;佐以桂枝[3]、生薑辛溫性散,以溫心陽,通血脈。用法中加酒煎服,意在以清酒之辛熱,溫通血脈,以行藥力。
諸藥合用,使陰血足而血脈充,陽氣足而心脈通,共成陰陽並補之劑。如此則氣血充足,陰陽調和,悸定脈複。
炙甘草:調和諸藥。
(1)緩解麻黃、桂枝悍烈之性,不致發汗太過。
(2)使氣分之麻黃和血分之桂枝協調為用。
(3)協調升發之麻黃與肅降之杏仁的作用。
(4)炙甘草本身有止咳平喘之功。—使
【運用】
1、辨證要點:惡寒發熱,無汗而喘,脈浮緊。
2、使用注意:只能用於體質強壯者,且只能暫用不宜久服。
表虛自汗、體虛外感、新產婦人禁用。對瘡家、淋家(血淋)、衄家、亡血家皆禁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炙甘草湯:又名複脈湯。
[2]清酒:現在以黃酒代之即可。
[3]桂枝:入心經,可以振奮心陽,益氣通脈。
四物湯 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
【組成】當歸10克、熟地15克、白芍10克、川芎6克。
【組成】當歸去蘆,酒浸炒(9g)川芎(6g)白芍(9g)熟干地黃酒蒸(熟地黃已有成品,干地黃即生地黃曬乾,12g)各等分
【用法】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(15g)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渣,空心食前熱服(現代用法:作湯劑,水煎服)。
【方歌】
四物補血基本方,營血虛滯急煎嘗,熟地當歸白芍芎,補血調經功效強。
四物熟地歸芍芎,補血調血此方宗;營血虛滯諸多證,加減運用貴變通。
【功用】補血活血調(和血)經:用於血虛或血虛兼瘀的病證及婦女月經不調。脈弦細或細澀。現代常用於月經不調、各種原因貧血、產後虛弱、蕁麻疹、頭痛等。
【主治】營血虛滯證。表現驚惕,頭暈,目眩,耳鳴,唇爪無華,婦人月經量少或閉經不行,臍腹作痛,舌質淡,
【症見】心悸失眠、頭暈目眩、面色無華;婦人月經不調、量少、血色淡;或經閉不行,臍腹作痛[1],甚或瘕塊硬結;舌淡,口唇、爪甲色淡,脈細弦或細澀。
【病機關鍵】
營血虛滯、沖任虛損、血行不暢。
營血虧虛
臟腑失養
血行不暢
沖任虛損 營血瘀滯
心悸失眠、頭暈目眩、面色無華;舌淡,口唇、爪甲色淡,脈細。婦人月經不調、量少、血色淡經閉不行,臍腹作痛,甚或瘕塊硬結
【方解】本方所使之藥物可以分為兩組,一是以補為主以治血虛,為地黃、芍藥;一是以通為主以治血滯[2],為當歸、川芎。而地黃可分為生、熟,芍藥有赤、白,當歸有身、尾。
故可以依證之不同,用不同藥物,以取良效。
熟地:大補肝腎、滋陰養血—君
當歸補血養肝,和血調經,為臣;
白芍:養血益陰,緩急止痛,養血柔肝和營,
川芎為血中之氣藥,活血行氣,調暢氣血為佐。
四味相合,則補血而不滯血,和血而不傷血,此為本方的配伍特點。
補中有散,補血不滯血,行血不傷血,溫而不燥,滋而不膩。補血為主,調血為輔。
【配伍特點】
1、辨證要點:本方為補血、調經之基本方。以心悸頭暈,面色無華,舌淡、脈細為證治要點。(血家百病此方宗)
2、使用注意:陰虛發熱及血崩氣脫等證,不宜使用。
【運用】
1.辨證要點本方是補血調經的基礎方。臨床應用以面色無華,唇甲色淡,舌淡,脈細為辨證要點。
2.加減變化若兼氣虛者,加人參、黃芪,以補氣生血;以血滯為主者,加桃仁、紅花,白芍易為赤芍,以加強活血祛瘀之力;血虛有寒者,加肉桂、炮姜、吳萸,以溫通血脈;血虛有熱者,加黃芩、丹皮,熟地易為生地,以清熱涼血;妊娠胎漏者,加阿膠、艾葉,以止血安胎。
3.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婦女月經不調、胎產疾病、蕁麻疹以及過敏性紫癜等屬營血虛滯者。
4.使用注意對於陰虛發熱,以及血崩氣脫之證,則非所宜。
【現代運用】現用於婦女月經不調,胎產疾病,蕁麻疹等慢性皮膚病,骨傷科疾病,及過敏性紫癜,神經性頭痛等屬於營血虛滯者,均可應用。
【重點】
四物湯的組成、功用、主治、方解
桃紅四物湯:四物湯加桃仁9g,紅花6g。
功用:養血活血。
主治:婦女經期[3]超前,血多有塊,色紫粘稠,腹痛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臍腹作痛:不通則痛,血滯所致也。
[2]活血藥的使用:活血的力量由小到大如下。赤芍、丹皮-桃仁、紅花-三棱、莪術;乳香、沒藥-蟄蟲、水蛭、虻蟲、斑蝥。(活血-破血)
[3]問月經:經期(28+/-7)、經色、經量,伴見證狀,如通經、乳房脹痛等。
當歸補血湯《內外傷辨惑論》
【組成】黃芪[1]30g 當歸6g
【組成】黃芪一兩(30g)當歸酒洗,二錢(6g)
【用法】以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空腹時溫服。
【方歌】當歸補血君黃芪,芪歸用量五比一,補氣生血功獨顯,血虛發熱用之宜。
【功用】補氣生血。
【主治】血虛發熱證[2]。肌熱面紅,煩渴欲飲,脈洪大而虛,重按無力。亦治婦人經期、產後血虛發熱頭痛,或瘡瘍潰後,久不癒合[3]者。補氣生血:用於失血後,氣虛血少之證,如面色萎黃、神疲乏力,脈虛無力。
【方解】方中重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,以資氣血生化之源,為君;配伍當歸甘辛而溫,養血和營,為臣。如此則陽生陰長,氣旺血生,諸證自除。
本方證為勞倦內傷,血虛氣弱,陽氣浮越所致。血虛氣弱,陰不維陽,故肌熱面赤、煩渴引飲,此種煩渴,常時煩時止,渴喜熱飲;脈洪大而虛、重按無力,是血虛氣弱,陽氣浮越之象,是血虛發熱的辨證關鍵。治宜補氣生血,使氣旺血生,虛熱自止。方中重用黃芪,其用量五倍於當歸,其義有二:本方證為陰血虧虛,以致陽氣欲浮越散亡,此時,恐一時滋陰補血固裡不及,陽氣外亡,故重用黃芪補氣而專固肌表,即「有形之血不能速生,無形之氣所當急固」之理,此其一;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,故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,以資化源,使氣旺血生,此其二。配以少量當歸養血和營,則浮陽秘斂,陽生陰長,氣旺血生,而虛熱自退。
至於婦人經期、產後血虛發熱頭痛,取其益氣養血而退熱。瘡瘍潰後,久不癒合,用本方補氣養血,扶正托毒,有利於生肌收口。
《內外傷辨惑論》說:「血虛發熱,證象白虎。」故本方應與白虎湯加以區別。白虎湯證是因於外感,熱盛於內,病情屬實;當歸補血湯證由於內傷,為血虛氣弱,病情屬虛。因此,白虎湯證大渴而喜冷飲,身大熱而大汗出,脈洪大而有力;當歸補血湯證口渴則喜溫飲,身雖熱而無汗,脈大而虛,重按無力。所以《內外傷辨惑論》強調:「惟脈不長實,有辨耳,誤服白虎湯必死。」
【運用】
1.辨證要點本方為補氣生血之基礎方,也是體現李東垣「甘溫除熱」治法的代表方。臨床應用時除肌熱、口渴喜熱飲、面赤外,以脈大而虛,重按無力為辨證要點。
2.加減變化若婦女經期,或產後感冒發熱頭痛者,加蔥白、豆豉、生薑、大棗以疏風解表;若瘡瘍久潰不愈,氣血兩虛而又餘毒未盡者,可加銀花、甘草以清熱解毒;若血虛氣弱出血不止者,可加段龍骨、阿膠、山茱萸以固澀止血。
3.現代運用本方可用於婦人經期、產後發熱等屬血虛陽浮者,以及各種貧血、過敏性紫癜等屬血虛氣弱者。
4.使用注意陰虛發熱證忌用。
【文獻摘要】
1.原書主治《內外傷辨惑論》卷中:「治肌熱,燥熱,口渴引飲,目赤面紅,晝夜不息,其脈洪大而虛,重按全無。《內經》曰脈虛血虛,又雲血虛發熱證象白虎,惟脈不長實有辨耳,誤服白虎湯必死。此病得之於饑困勞役。」
2.方論選錄吳昆《醫方考》卷3:「血實則身涼,血虛則身熱。或以饑困勞役,虛其陰血,則陽獨治,故令肌熱、目赤、面紅、煩渴引飲。此證純象傷寒白虎湯之證,但脈大而虛,非大而長,為可辨爾。《內經》所謂脈虛血虛是也。當歸味厚,為陰中之陰,故能養血;而黃芪則味甘補氣者也,今黃芪多於當歸數倍,而曰補血湯者,有形之血不能自生,生於無形之氣故也。《內經》曰:『陽生陰長』,是之謂爾。」
【臨床報道】
王氏用當歸補血湯加味治療冠心病,心絞痛獲得較好療效。治療組80例,用本方加味;對照組40例,用消心痛。兩組均用生理鹽水500ml加維生素C2g,靜脈點滴每日1次,30天為1療程。觀察期間心絞痛發作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。
臨床療效:治療組顯效26例,有效45例,無效9例,總有效率88.8%;對照組顯效10例,有效17例,無效13例,總有效率67.5%。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(P<0.05)。
心絞痛療效:治療組顯效47例,有效25例,無效8例,總有效率為90%;對照組顯效17例,有效12例,無效11例,總有效率72.5%。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(P<0.05)。
心電圖療效:治療組顯效7例,有效28例,無效45例,總有效率為43.8%;對照組顯效5例,有效9例,無效26例,總有效率35%。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(P>0.05)。【王波.當歸補血湯加味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。天津中醫2000;17(3):4)
【實驗研究】
目的:觀察當歸補血湯對免疫低下小鼠的影響。方法:黃芪、當歸以5:1的比例按傳統方法煎3次,混合後濃縮成100%的當歸補血湯。以昆明小鼠作實驗動物,觀察當歸補血湯大、小劑量及環磷酰胺組的白細胞的影響。結果:大劑量組用藥前後相比(P<0.05),與小劑量組相比(P<0.05)。說明當歸補血湯不僅能增強機體免疫能力,而且可以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白細胞總數,拮抗由環磷酰胺造成的免疫低下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狀態。【包牧瑩,等.當歸補血湯對免疫低下小鼠的影響及模型選擇。遼寧中醫雜誌1998;25(3):138】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黃芪:當歸=5:1。
[2]本方證為勞倦內傷,血虛氣弱所致。血虛陽浮,陰不維陽,故肌熱面紅,煩渴引飲。此種煩渴,每每時煩是止,渴喜熱飲;面紅目赤,是虛火上沖的症顯。
[3]黃芪亦有托瘡生肌的作用。
歸脾湯《校注婦人良方》《正體類要》
【組成】人參(黨參)12克、白朮9克、茯苓10克、黃芪12克、炙甘草5克、當歸10克、酸棗仁10克、龍眼肉10克、遠志10克、木香5克,生薑3片、大棗3枚。
【組成】白朮,當歸,白茯苓,黃芪炒,遠志,龍眼肉,酸棗仁炒,各一錢(3g)人參一錢(6g),木香五分(1.5g)甘草炙,三分(1g)
【用法】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【方歌】
歸脾參芪術草薑,當歸龍眼棗木香,茯神遠志酸棗仁,益氣補血心脾強。
歸脾湯用參術芪,歸草茯神遠志齊;酸棗木香龍眼肉,煎加薑棗益心脾。
【功用】健脾養心,益氣補血:用於治療心脾兩虛、氣血不足之心悸、健忘、失眠多夢、身疲食少,以及由於脾不統血所致的便血及月經過多等症。
【主治】
1、心脾氣血兩虛證。表現心悸怔忡,健忘失眠,盜汗虛熱,體倦食少,面色萎黃,舌淡,苔薄白,脈細弱。
2、脾不統血證。便血,皮下紫癜,婦女崩漏[1],月經超前,量多色淡,或淋漓不止,舌淡,脈細者。
【方解】
方中黃?補脾益氣;龍眼肉補脾氣,養心血,共為君;人參、白術甘溫補氣,當歸滋養營血,為臣;茯神、酸棗仁、遠志寧心安神;木香理氣醒脾,與補氣養血藥配伍,使之補而不滯,俱為佐藥。本方的配伍特點是:一是心脾同治,重點在脾,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。二是氣血並補,但重在補氣,意在補氣以生血。方中黃?配當歸,寓有當歸補血湯之意,使氣旺則血自生,血足則心有所養。
【症見】便血、皮下紫癜、婦女崩漏、月經超前、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,舌淡脈細者。
【配伍特點】
1、氣血雙補,以補氣為主。
2、心脾同治,重在補脾。
3、補中有行,補氣養血方中佐以木香理氣醒脾,補而不滯。
【運用】
1.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心脾氣血兩虛證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心悸失眠,體倦食少,便血或崩漏,舌淡,脈細弱為辨證要點。
2.加減變化崩漏下血偏寒者,可加艾葉炭、炮姜炭,以溫經止血;偏熱者,加生地炭、阿膠珠、棕櫚炭,以清熱止血。
3.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、功能性子宮出血、再生障礙性貧血、血小板減少性紫癜、神經衰弱、心臟病等屬心脾氣血兩虛及脾不統血者。
1、辨證要點:本方為治療心脾氣血兩虛的常用方。以心悸失眠、體倦食少、失血、舌淡脈細弱為證治要點。
2、隨證加減:崩漏下血偏寒者,加艾葉炭、炮薑炭;偏熱者,加生地炭、阿膠珠、棕櫚炭;皮下出血,加紫草、仙鶴草、花生衣。若用於再障,加阿膠、肉蓯蓉、補骨脂。用於貧血,可加熟地。
3、現代運用:現用於各種出血(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、功能性子宮出血、血小板減少性紫癜),再生障礙性貧血,神經衰弱,心臟病等屬於心脾兩虛及脾不統血證。還可用於婦女月經不調。
【重點】
歸脾湯的組成、功用、主治、配伍特點
歸脾湯中配伍木香的意義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崩漏:崩,崩中也,為突然的大量陰道出血,病勢兇險;漏,漏下也,為月經淋漓不盡,病勢較輕。
補血劑
- asd9595 於 2016-07-10 18:20 1F
-
您真是用功,相信您的醫術會愈來愈精進的。南無阿彌陀佛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