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涼解表劑
銀翹散
【組成】銀花30克、連翹30克、牛蒡子18克、薄荷18克、荊芥穗12克、淡豆豉15克、苦桔梗18克、生甘草15克、竹葉12克,蘆根(鮮葦根)15克。
【功用】辛涼透表,清熱解毒:用於外感風熱初起,發熱微惡寒、無汗或有汗不暢、頭痛口渴、咳嗽咽痛,舌尖紅,苔薄白或薄黃,脈浮數者。目前常用本方加減治療風熱感冒、「流感」、急性扁桃體炎、急性支氣管炎、肺炎、麻疹、「乙腦」、「流腦」以及腮腺炎等急性傳染病初起而具有風熱表證者。
方歌:銀翹散主上焦屙,竹葉荊牛豉薄荷,甘桔蘆根涼解法,清疏風熱煮無過。
透表-荊芥穗、淡豆豉性微溫,開毛竅,助邪外出,表邪通過此二藥透表而出。
主治:溫病初起。發熱無汗,或有汗不暢,微惡風寒,頭痛口渴,咳嗽咽痛,舌尖紅,苔薄白或微黃,脈浮數。
方解:
重用連翹、銀花為君藥,既有辛涼解表,清熱解毒的作用,又具有芳香避穢的功效。
薄荷、牛蒡子可以疏散風熱,清利頭目,且可解毒利咽;
荊芥穗、淡豆豉有發散解表之功若無汗者,可以加大用量,助君藥發散表邪,透熱外出,此二者雖為辛溫之品,但辛而不烈,溫而不燥,反佐用之,可增辛散透表之力,為臣藥。
竹葉清熱除煩清上焦之熱,且可生津,
蘆根功在清熱生津,桔梗可宣肺止咳,三者同為佐藥。甘草和諸藥。
清熱除煩的力量:梔子>竹葉>燈心草。
桑菊飲
【組成】桑葉7.5g 菊花3g 杏仁6g 連翹5g 薄荷2.5g 桔梗6g,生甘草2.5g 蘆根6g
方歌:桑菊飲中桔杏翹,蘆根甘草薄荷饒,清疏肺胃輕宣劑,風溫咳嗽服之消。
【功用】疏風清熱,宣肺止咳。用於傷風、感冒初起,咳嗽、頭痛、微發熱,苔薄,脈浮者。本方可用於上呼吸道感染、急性支氣管炎等以咳嗽為主者。
主治:風溫初起。但咳,身熱不甚,口微渴,脈浮數。
方解:本方用治外感風熱證。治之宜疏風清熱,宣肺止咳。君藥桑葉味甘苦性涼,疏散上焦風熱,且善走肺絡,能清宣肺熱而止咳嗽。肺熱重則用霜桑葉。菊花疏散風熱,清利頭目;杏仁、桔梗宣肺利氣止咳,一升一降,三者共為臣藥。連翹清熱解毒,薄荷疏散風熱,蘆根清熱生津而止渴,三者共為佐藥。甘草和諸藥。
1、銀翹散與桑菊飲的異同:前者解表清熱之力強;後者配伍杏仁,故宣肺止咳之力強。
2、連翹-善散胸膈之熱。
3、桔梗、杏仁配合使用其止咳之力遜于桔梗配白前。
麻杏石甘湯
【組成】麻黃9g 杏仁9g 甘草6g 生石膏18g
麻杏石甘湯中麻黃與石膏的用量需成比例,可用1:3(邪熱閉肺、無汗)或1:5(邪熱壅肺、有汗),重用石膏制麻黃之溫性,去性存用。
【功用】辛涼宣肺,清熱平喘。用於外感風熱,或風寒鬱而化熱,熱壅於肺,而見咳嗽、氣急、鼻煽、口渴、高熱不退,舌紅苔白或黃,脈滑數者。常用本方配伍魚腥草、黃芩、瓜蔞、貝母等,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、肺炎以及麻疹合併肺炎。
主治:表邪未解,肺熱咳喘證。身熱不解,咳逆氣急鼻煽,口渴,有汗或無汗,舌苔薄白或黃,脈浮而數者。
方解:麻黃辛苦溫,宣肺解表而平喘;石膏辛甘大寒,清瀉肺胃之熱以生津,兩藥相輔,共為君藥。石膏倍於麻黃制麻黃溫熱之性,使整方不失為辛涼之劑,麻黃得石膏則宣肺平喘而不助熱。杏仁味苦,降利肺氣而平喘,與麻黃選降相因。甘草和諸藥。
現代應用以本方加清熱解毒藥治療小葉性肺炎。
附方:
越婢湯:麻黃9g,石膏18g,生薑9g,甘草5g,大棗5枚。功用:發汗利水。主治:風水。一身悉腫,惡風,脈浮,不渴,自汗,無大熱者。
柴葛解肌湯
組成:柴胡6g 葛根9g 甘草3g 黃芩6g 羌活3g 白芷3g 芍藥6g 桔梗3g
方歌:陶氏柴葛解肌湯,邪在三陽熱勢張,芩芍桔甘羌活芷,石膏大棗與生薑。
功用:解肌清熱。
主治:感冒風寒,鬱而化熱證。惡寒漸輕,身熱增盛略有寒熱往來之意,無汗頭痛,目疼鼻幹,心煩不眠,眼眶痛,舌苔薄黃,脈浮微洪者。
方解:本證為風寒表邪未解,又化熱入裏。病邪在肌表,為太陽、少陽、陽明三經合病。當以辛涼解肌,兼清裏熱治之。柴胡、葛根解肌清熱為君藥;羌活、白芷散表邪而治頭痛,黃芩、石膏清瀉裏熱,共為臣藥;白芍、甘草酸甘斂營,以防疏散太過;桔梗宣利肺氣;生薑大棗調和營衛為佐藥。甘草又能和諸藥。
1、合病與並病的區別:合病-兩經或兩經以上的症狀同時出現;並病-一經的症狀未愈又出現另一經的症狀。
2、本方的證治要點在於:發熱重、惡寒輕、頭痛、眼眶痛、鼻幹、脈浮微洪。
3、方中柴胡、黃芩為和解少陽之藥;石膏、白芷治療陽明經;羌活、葛根治療太陽經。
升麻葛根湯
組成:升麻10g 葛根10g 芍藥6g 炙甘草[1]3g
功用:解肌透疹。
主治:麻疹初起。疹出不透,身熱頭痛,咳嗽,目赤流淚,口渴,舌紅,脈數。
方解:麻疹為陽毒,以透為順。升麻入肺胃經解肌透疹為君藥。葛根入胃經,解肌發表,升津除熱為臣藥。芍藥合營。炙甘草增強芍藥益陰之力,又可調和諸藥。
現代應用治療單純性皰疹甚至是帶狀皰疹。
附方:
竹葉柳蒡湯:西河柳6g,荊芥穗4g,葛根5g,蟬蛻3g,炒牛蒡4.5g,知母3g,薄荷葉3g,玄參6g,甘草3g,麥冬9g,淡竹葉1.5g。功用:透疹解表,清瀉肺胃。主治:疹出不透,喘咳,煩悶躁亂,咽喉腫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為何用炙甘草不用生甘草?生甘草兼有清熱解毒之功,可助透疹解毒。生甘草同樣有清熱生津之力。
(一切療法,藥方須醫師指示為準)